首页 > 校园 > 正文

抓好学前教育是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

时间:2021-03-20 | 作者:未知  | 来源: 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689 次

作者:宇文紫琪(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办好学前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把实现“幼有所育”作为“七有”民生问题之首。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今年两会期间,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教育类建议提案依旧是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的重点。

 

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证机制是加强学前教育的关键。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准备阶段

 

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幼儿阶段是人的身心发展迅速、对未来影响极其深远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的身体发育很快,语言、观察和认知能力会得到较快发展,基本是非观念和道德意识也会初步形成并发展。因此,在这一时期内进行的学前教育,对于幼教对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明晰的是非观念进而塑造文明行为都非常关键,这将对幼儿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这一方面来说,抓好学前教育既是为幼儿个体未来更好发展做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国民素质打基础。

 

学前教育为规范化的义务教育做准备,是学校教育的前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中提到:“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的起始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尽管学前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而是幼儿脱离开家庭进入接受社会化教育的重要一环,但其意义并不容低估。《草案》要求“幼儿园与小学应当互相衔接配合,共同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际上,就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来看,幼儿园不仅需要锻炼幼儿基本生活技能,也要培养其可以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仅需要传授给幼儿浅显的知识,也要培养其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仅需要提高幼儿语言沟通技能,也要培养其简单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在学习和生活上为幼儿接受学校教育做准备,这种准备尽管只是在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上打下初步基础,但却是不可缺少、不可代替、不可忽略的。学前教育的正常发展和自然延续,无疑会为幼儿成长并进入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抓好学前教育是提升国民教育的奠基工程

 

从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与国家发展尤其是教育发展水平和程度紧密相关。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越重视学前教育,赋予学前教育更大的支撑和更多的保障。伴随着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重视学前教育将会成为全世界教育工程的重要趋势之一。这是因为,学前教育意味着人之初的教育,而对人之初的教育则是社会、国家和世界进步的标志,是影响未来国家之间竞争发展的因素之一。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学前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

 

抓好学前教育是发展儿童素质的题中之义。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陈佐东认为,学前教育不能单纯只看教学内容,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幼小衔接的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在交流与合作中激发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素质教育从儿童时期就应当抓紧抓好,特别是要抓住儿童发展的敏感期。抓住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期,会对儿童后续各方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国民教育体系的良性循环和高效发展看,抓好学前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蒙意义和起始价值。

 

抓好学前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草案》就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提到:“实施学前教育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每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素养的成人都离不开其在幼儿时期所接受的良好素质教育,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会对国民素质养成产生影响。只有把学前教育抓好了,国民教育体系才更加完整,国民素质才能够获得更坚实的基础。

 

抓好学前教育,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学前教育也是完善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办好学前教育,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的要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有效工作。

 

首先,抓好学前教育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与投入。《草案》提到:“发展学前教育应当坚持政府主导,以政府举办为主,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目前,我国学前基础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教育水平低、资源紧张的状况仍十分普遍。完善普惠性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仍然面临现实挑战。政府需要开展的工作有:一是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益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合理配置资源,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二是逐步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和支持程度,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三是制定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划,提高培养层次,扩大培养规模;四是积极鼓励和支持学前教育、儿童发展的科学研究,宣传、推广科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五是保障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为学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

 

其次,抓好学前教育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草案》中提到:“全社会应当为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当提供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公益性教育服务,按照有关规定对学前儿童免费或者优惠开放。”这意味着,正向、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公众评价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社会评价实际上也是开展学前教育的环境。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应在现有基础上同步打造为幼儿服务的平台,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融入多种元素,使孩子们从小接受熏陶,潜移默化理解一些概念,使一些原本“有距离感”的环境和机构在儿童生活世界中“活”起来。

 

再次,抓好学前教育离不开对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的建设培养。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伍辉表示,近年来,学前教育阶段在园幼儿人数增长空前,教师的培养和补充非常急迫。如何解决幼师编制及待遇等问题,补充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让祖国未来的花朵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值得关注。幼儿园与幼儿教师都是学前教育事业的一线执行者,抓好幼儿园建设和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会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速率,提升教育有效性。具体来说,幼儿园内部要健全管理制度,依法规范监督,落实安全责任制相关规定,保障学前儿童在园期间的人身安全;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儿童,尊重个体差异,根据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实施保育与教育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良好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与小学教育互相衔接配合,共同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使学前儿童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师自身应当自律自育,忠诚于学前教育事业,以爱护儿童为本,以热爱儿童为志,同时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做到为人师表。

 

最后,抓好学前教育离不开家庭的积极配合。《草案》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抚养与教育儿童的责任,尊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科学开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在家庭中给予孩子的教育缺一不可,实施教育并不只是父母任何一方的责任。作为父母,要想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身心健康的孩子,就要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给予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帮助孩子锻炼健康体魄,丰富头脑知识,促进良性发展。与此同时,家园共育也是学前教育的题中之义,当幼儿进入幼儿园进行群体生活,不仅需要园方进行培养教育,更需要父母在家的配合教育。幼儿园应当主动与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交流儿童身心发展状况,指导开展科学育儿。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积极配合、支持幼儿园开展保育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前教育不缺场,随时随地都能发挥作用。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作为终身教育的开篇,学前教育影响儿童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抓好学前教育,不仅是对无数幼儿的未来成长负责,还将对完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产生积极影响。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责编:林夕    王楠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