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以美丽圩镇为抓手 打破城乡发展不平衡
西江碧水粼粼,堤岸焕然一新,红绿蓝几色塑胶步道随江道延展,陈璘文化、党史学习、民俗展示等元素嵌缀其间,步道口,三位打扮入时的女子对着镜头活力起舞,拍摄短视频。六都镇的清风公园碧道早已成为当地“网红步道”;而在距六都约半个小时车程的高村镇,镇圩河水踏着分级石阶唱出不同音调,从八音桥下舒展而过,等待河岸街灯亮起,与山歌广场上放歌的人们合奏一曲……
2020年起,云浮在广东全省率先开展美丽圩镇创建行动,探索以美丽圩镇建设助推镇域经济发展、以镇域经济牵引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圩镇居乡村之首、立城市之尾,云浮市尝试以“美丽圩镇”创建作抓手,从地理区位和功能结构上打通城市与城乡之间的流通壁垒,促进交通互联、产业共建、生态共济、政策共享、人才共用,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难题。云安区的六都镇和高村镇也立足自身资源特点探索美丽圩镇建设之路。
六都镇
江滨风景线亮点突出 六大要素筑港产新城
初冬,云浮市云安区六都镇陈璘公园里暖阳绿意,与一侧的粼粼碧波遥相呼应、相得益彰。陈璘事迹展示、东安亭等嵌缀公园绿意间,六都镇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介绍道,“这儿原是块普通水泥地,今年结合美丽圩镇创建设置了陈璘公园,让年轻一辈能了解当地的重要历史。”
六都镇陈璘公园
而陈璘公园,正是六都镇清风公园碧道的起点。从陈璘公园到产业文化展示区,长约1公里的清风公园滨江碧道成了六都镇美丽圩镇一期建设的重要亮点。“这片区域是群众的第一关注点,打造起来后,群众的整体满意度和幸福感一下子就提升了。”六都镇人大主席黄彩烽提道。
原来,在1968年修建清风公园河堤时,当地的干部职工勒紧了裤腰带,每户从自家工资里头捐出部分,才凑够资金将这河堤顺利建起。1998年遭遇特大洪水,也是这座河堤挡住了西江大水,保护了六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大家对这里很有感情,这次美丽圩镇建设一下子把这里完善了,群众更喜欢来休闲,晚上可热闹了。”
清风公园顺着西江铺展,观景“阅江台”、党史学习教育长廊、六都民俗文化展示区、廉政文化长廊及产业文化展示区等功能区被塑胶步道串起,其间不乏休憩廊椅、健身器具,沿途花草绿地相映成趣。这里也成了六都镇“有区无城”“有产无城”的破局之点。
实际上,受制于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混杂等因素,城镇面貌破落破旧曾是云安发展痛点,也是作为中心城区所在地的六都镇面临的最大课题。紧扣美丽圩镇“一强五美”(党建强、产业美、生态美、乡风美、治理美、生活美)建设目标体系,完善城镇功能配套便是六都镇先抓的重点。
升级改造东安大道,配置辅道、城市景观文化节点,还同步推进道路两旁外立面改造,六都镇生产生活交通得以有序分离。另外,他们创新建设了全区首个红色驿站,打造特色风情街区,设置了六都人文展示、农产品展销中心、粤菜师傅馆等,提炼本土文化元素,为美丽圩镇“文化铸魂”。
实际上,六都镇依据市区相关指导,成立了美丽圩镇建设工作专班,同时坚持规划先行,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了总体的科学规划,立足“港产城融、六合之都”定位,着重突出黄金水道、工业重镇、西江文化、陈璘文化等地方特色优势。“这木船是六都群众无偿奉献出来的,是以前打渔用的。”融入碧道景观的物件也折射出干群携手的重要性。
眼下,六都镇正推进“三无小区”治理,进一步促进当地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和公共服务提标扩面。此外,当地也聚焦港口优势,协调现有硫化工、水泥、石材三大产业与绿色日化产业的联通共进,以美丽圩镇带动实现港产联动、以产兴城,打造“红色之都、产业之都、宜居之都、文旅之都、善治之都、同心之都”——“六合之都”。
六都镇清风公园党史学习教育长廊
高村镇
融合圩镇文化提升风貌 用绿水青山谋产业发展
背靠大金山的高村镇森林覆盖率高达76%,生态优势得天独厚,“依托大金山的生态优势,我们将特色山歌文化、八音文化、花卉苗木和生态养殖等元素融入建设,构造一幅一面是青山依傍、碧水环绕,一面是优势产业汇聚的美丽圩镇画卷。”高村镇镇长朱格提到,立足“金山明珠、文旅高村”定位,他们已经初步谋划出“一路一旅六产业”的发展思路。现完成一期建设的高村圩镇也在今年5月的云浮市美丽圩镇(三类)创建专项竞赛中夺得榜首。
“最早建起来的就是八音桥这里了。”八音桥上人来人往,高村镇高村村支书黄志洪说起他印象里的圩镇变化。八音[云安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盛行于清末和民国时期,因使用弦(二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箫、直箫、洞箫)、锣、鼓、钹等8类乐器而得名]是高村镇的特色文化之一,在修拓桥面时,高村镇特意将八音文化融入,打造既能通行又可休憩的八音廊桥。
高村镇将八音文化融入,打造既能通行又可休憩的八音廊桥
而在贯穿整个镇圩生活区的河流两旁,简洁古朴的围栏与廊桥呼应,河中层层分级的亲水平台让河水奏出不同音响,岸上拓宽平整的沥青道和美化提升外立面的房屋夹道延伸至山歌文化公园。两岸路灯霓虹夜幕中亮起,与水声山风营造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情交集的意趣。朱格说,这些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实际上也离不开当地群众的付出。
他说,在当地干部的动员宣传下,高村镇群众主动让地建设山歌文化公园,放弃阻碍龙海桥拓宽改造升级的房产,投工投劳支持配合房屋外立面美化提升等,才有了如今的大变样。而在正式开工前,高村镇也多次收集群众对美丽圩镇的建设意见,反复斟酌修订,才最终确定方案。“我们希望最大程度地将当地文化融入。”除了八音桥、山歌文化广场,高村镇还将当地传统骑楼建筑风格融入特色商业街区打造,“过程都不容易,但做出来群众也很满意。”
高村商业骑楼美丽的夜景
如今,唱歌跳舞成了高村群众喜爱的夜间活动。在高村镇生活了30多年的新永泉农家乐老板叶彩芳,还无偿提供了音响设备供乡亲使用,她说看到高村镇变“靓”了,自己希望乡亲们也可以开心娱乐。变靓的高村镇也吸引周边群众来游玩,“以前八九点街上就关门了,现在我们营业时间都变长了。”叶彩芳满脸笑意,在圩镇街角经营百货的辜女士也深有同感,“环境越来越好了,人气也变旺了。”
接下来,高村镇将继续沿着中心河流两端延伸,推进美丽圩镇规划建设落地,进一步美化亮化环境,完善圩镇功能配套,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另外,他们也同步推动产业发展,着重在“特”字上下功夫,将花卉苗木产业园建设,蚕桑、油茶、南药等传统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矿石产业绿色升级、生态养殖链条带动和旅游产业全域打造等贯穿美丽圩镇建设全过程,积极把握“产业宜地化、就近就地产业化、产业集聚化、以小产品形成大产业”发展导向。
来源:新快报
责编: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