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正文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时间:2022-11-11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1039 次

在中国式现代化大棋局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球发展的中国智慧与方案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斯丽娟:以县城为载体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斯丽娟表示,县城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带动农业农村发展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不断完善县域资源整合机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具体来看,首先,要建立资源整合机制,促进县域范围各类要素的有效整合。一是加强资源整合,科学规划各类资源向中心城镇等特定地区的投入。二是加强信息整合,从县域层面建立农户信息监测系统,通过动态监测和数据比对,识别返贫风险;通过收集产业信息和市场信息,加强对农产品的预警分析推广。三是加强产业整合,充分发掘、发挥地域资源禀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优势特色明显的规模化产业。四是加强人力资源整合,开展职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发展多渠道灵活就业,提升农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能力,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其次,加强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党的领导,继续完善和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领导机制,巩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形成全党动员共促乡村振兴的局面,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兴农富民政策层层传导、层层落实。最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县域范围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县域整体发展水平是县域范围内实现融合发展的基础,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县域范围内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应突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体制障碍,促使更多县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推动县城与乡镇公共服务建设和管理一体化,形成县城与农村地区要素资源双向流动的良好格局。

 

摘编自《光明日报》

 

【曲福田:在中国式现代化大棋局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曲福田指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基础和支撑。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进程看,我国推动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具有时间压缩、任务叠加、后发赶超、同步推进等“并联式”特征,超越了西方国家单一线性、渐次发展的“串联”模式。在“新四化”同步发展中,农业现代化是突出“短板”,迫切需要立足中国实际,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在中国式现代化大棋局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即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用现代科技和经营管理推动农业发展的过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农业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农业农村,也包括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农民。基于这样的内涵理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强化组织保证,激发内生动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摘编自《人民日报》

 

【闫相斌:乘势而上推动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闫相斌表示,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需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确保高端制造和前沿科技领域形成自主可控的创新链和完善的产业链,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自主性和安全性,乘势而上推动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其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科学研究蓬勃发展,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先决条件。要深刻认识,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必须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是创新链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快以应用研究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坚实基础。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把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重要动力,要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动制度创新、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上下功夫,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是创新的根基。必须立足人才成长规律推动人才梯队建设,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制度建设激发创新人才活力,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

 

摘编自《经济日报》

 

【王志民: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开创全球发展事业更加光明的前景】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志民认为,全球发展的中国智慧与方案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导向,是中国为世界发展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极大地冲击了“中心—外围”的国际分工格局,而且摒弃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以对外殖民扩张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完全改变了所谓“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发展模式,彻底颠覆了西方主导的现代化理论范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另一方面,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社会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四大挑战,其中,发展赤字是诸多全球性问题的原发性因素。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总体判断,将推动全球发展作为造福世界人民的关键。为此,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落脚点是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目的是为全世界人民谋幸福。除此之外,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首提全球发展倡议,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中国传承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切实回应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诉求和共同期待……中国方案不断为全球发展培育新动能,引领实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美好未来。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责编:王衡      长弓

相关资讯

  • 金观平:大规模债务置换精准发力

    城乡信息参考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日前通过决议,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这项重量级的增量政策,指向准、力度大,将有力促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详细]

  • 以伟大建党精神助推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城乡信息猜猜看网: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持续推进伟大事业的精神力量与斗争武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详细]

  • 南宁武鸣漓江村镇银行开展重阳节敬老活动

    城乡信息参考网:金秋十月,九九重阳,敬老情长。重阳节期间,南宁武鸣漓江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漓江村镇银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敬老活动,为老人们送去温暖与关怀。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漓江村镇银行作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