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龙江 > 正文

互联网推动农村巨变 打破城乡信息不对称局面

时间:2023-01-08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394 次

我国13亿多人口近一半生活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解决好农村发展问题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需要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统筹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喜的是,近年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正在大大加速改革发展进程,农村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等的兴起为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和契机。

 

农村互联网的普及打破城乡信息不对称局面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末,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其中,手机网民5.57亿,占全部网民的85.8%;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这意味着不到4个农村居民中就有一个网民。通过网络,农民可以方便地获得“三农”政策、农业技术、农资产品、农产品市场、城市用工等各种信息,并进行双向交流。有些发达地区的农民还通过网络推广当地的农村旅游项目,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休闲。可见,农村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信息闭塞、城乡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村、农民为国家工业建设作出了贡献,但生活条件没有很大改善。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温饱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由于城乡信息不对称,农村、农民在市场经济时代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农产品市场屡次出现游资炒作或农产品卖不出去、烂在地里的极端情况,导致农民在农产品价高时赚不到钱、价低时还要蒙受损失。此外,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造成农民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现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正在改变这种格局。像“一亩田”的统一平台模式、“聚超网”的P2R(生产商到零售商)商业模式,砍掉了容易混进假冒伪劣商品的中间环节,实时呈现供求信息,是消弭城乡信息不对称的典型例证。

 

国外学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指出了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我国的改革进程虽然从农村起步,但市场化进程和重心更多偏向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于东部地区和国外市场、中西部农村和东部地区之间。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要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致富十分困难。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农村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正在补齐农村经济发展的这一重大短板。虽然互联网也会由于信息量过大而带来新的信息不对称,但这对城乡而言是平等的。因此可以说,互联网正在消除现实世界城乡之间由于交通、区位等因素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将使农村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前所未有地被发掘出来。

 

互联网打破城乡资源配置单向流动的困局

 

长期以来,无论自然资源、优质农产品还是青壮年劳动力,城乡之间资源的流动均以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为主。这固然有城镇化过程中自然的原因,但这种长期抽血式的单向流动是不正常的。这种拉大城乡差距的不正常现象与体制机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比如,在原有户籍制度下,农村的优秀人才通过高考上大学或当兵提干等途径离开农村、落户城市,但城市的优秀人才不可能到农村落户。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长此以往,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就如同被筛子筛选过,甚至会成为老弱病残的集中地。再比如金融资源,若干年前,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大规模撤并农村金融网点,即便是留存下来的网点也多以吸收农民存款为主,基本不对农村乃至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贷款等金融支持。直到今天,这种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于传统银行业。现在,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和普及正在改变这一态势。

 

首先,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拓展了农村创新创业的空间,正吸引大量人才回归农村。过去在城市打工、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开淘宝店卖农产品,希望利用熟悉本乡本土资源的优势,通过互联网实现财富的创造。一些已经在城市落户的大学生也开始回到家乡,虽然没有立即解决户籍、土地等问题,但利用祖辈的宅基地、自留地等开展互联网农业、农村旅游等项目。我认识的北京昌平较偏远农村的一个大学生村官,在淘宝上开特色婚庆用品店,利用网络进购原料,在村里请村民加工,再通过网络卖出去,效益很好,甚至国外的订单都来了。

 

其次,互联网金融正在扭转金融资源从农村流失的局面。一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城市募集闲余资金,以农村、农业作为主要对象发放贷款。这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形成了与传统金融相反的金融资源流动方向,推动资金从城市流向农村、从东部发达地区流向中西部农村,农民的支付结算、资金获得都比过去方便很多。农村的一些专业养殖户、种植大户尤其受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青睐。互联网金融正在为农村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第三,利用互联网营销的农村旅游等服务项目,正在吸引大量居民从去城市、国外旅游转向去农村旅游。一些村庄致力于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发展了经济、改善了生活,而且带来农村环境的极大改善。这些旅游项目通过互联网吸引大批城市居民来农村旅游休闲,极大地拉动了消费。在吉林长白山脚下二道白河一个城市,返乡年轻人通过互联网+农村旅游开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天地。浙江省的桐庐县通过互联网推广农村旅游,2014年该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16.4万人次,同比增长99.2%;经营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03.7%;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875元。

 

农村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热潮正在消解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对农村发展的禁锢,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巨大动力。相关改革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进一步促进农民创新创业。

 

互联网将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深刻变化

 

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在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科教文卫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农村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普及必将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深刻变化。

 

过去几十年,农村文化生活总体而言比较贫乏,农民闲暇时间无非是在家里看看电视、在村里打打麻将等。互联网的发展使农民有了更多文化娱乐选择。通过互联网,农民可以和城市居民同时观看网络新闻、在线电影、电视剧等,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更好满足。网络在线教育、在线课堂等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学习机会,各种在线书城可以在较短时间通过物流将教材等书籍送到农民手中,从而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缩小了城乡差距。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普及,医疗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诊断、远程治疗以及在线体检等现代医疗方式,将逐渐改变病人集中涌向大城市大医院的状况。患者在普通县级医疗中心就可以得到与大城市医院接近的医疗服务,这样生活在乡镇和农村就更加健康和方便,有利于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从而支持农村进一步发展。

 

互联网带来的农村经济发展、生活状态、人口结构、知识水平的变化,将深刻改变农村社会治理模式。这种变化现在还不明显,但必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作用的持续发酵而日益显现。这种变化是正面的、积极的,因为从总体上看,互联网将较封闭的农村熟人社会推向更广阔的由互联网连接的开放型社会。由于互联网社交的作用,这样的封闭转向开放不但不会引起道德水平、信任关系的下降,而且会通过互联网将熟人社会的信任关系进一步延伸扩大,促使更大范围良好社会自治的实现。这与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熟人关系社会被打破后,陌生人社会信任关系下降、道德下滑、交易成本高企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此外,互联网将社会每一个角落的细节都随时放在大众聚焦之下,以前无人关注的各种问题随时可能引发社会关注。这样,不论管理者还是生活在农村的普通居民,都会更加注意自己行动的影响。这对农村社会治理的影响也非常大。因此,互联网给农村带来的进一步变化值得期待。

 

(作者为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  

 

高尚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编:王衡      李涛

相关资讯

  • 宕昌银河小区物业荣获省市物业管理行业多项荣誉

    城乡信息参考网:近日,召开的陇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暨住建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甘肃省物业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甘肃省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第二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上。宕昌县新城社区......[详细]

  • 全民充“植”添新绿

    城乡信息参考网:近年来,宕昌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积极做好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营造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的深厚氛围,为“九......[详细]

  • 暖心服务让幸福养老触手可及

    城乡信息参考网:“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以来,宕昌县民政局联合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项目的开展进行了线上线下跟踪督导。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