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发展市场经济、法治经济的保障。无论是减少行政审批,还是增强政府运作透明度,都是要推动政府角色的转变,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多年努力,政府职能转变迈出重要步伐,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稳步推进。通过不断推进改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让企业、市场拥有更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承诺将现有的行政审批项目削减1/3以上。2013年相继取消、下放了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重点是经济领域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项目,特别是一些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以及对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资质资格认定等。
二是把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的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日前,国务院出台政策,宣布将在多个领域加大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同时明确下一步目标:“十二五”时期,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工作在各地逐步推开,统一有效的购买服务平台和机制初步形成,相关制度法规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供给体系,使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但我们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的行政体制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机构设置还不尽合理,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方面权力仍然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等。因此,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更好地应对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各种挑战,为推进全面改革、扩大开放创造良好环境。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蓝图,明确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定位,就是在总结30多年来经验教训,针对当前改革开放遇到深水区矛盾的现实,提出的重要论断。
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要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的基本要求,推进政府向市场放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政府向社会放权,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推进中央政府向地方和基层放权,切实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特别是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行政手段配置各类资源。这就要求从体制机制上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激发市场和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这进一步表明了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决心。今后,凡是市场机制可以有效调节的事项以及社会组织可以替代的事项,凡是公民法人在法律范围内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都不应设立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
二是要切实保障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必须把该放的权力放开、放到位,把该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在改革实践中,往往有利益的权力不愿放或放得不到位,阻碍政府转变职能;无利益的事情不愿管或管得不到位,阻碍政府全面履职。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和全面正确履职,都迫切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障机制。
一方面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本质是职权法定,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职能,不能一讲转变职能就想卸责,一讲全面履行职能就要扩权,权责必须对称。这就要求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确保法律、行政法规有效执行。
另一方面要健全监督机制。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往往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只有各方面加强监督,才能形成有效的外部压力。要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从制度上保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要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深化政务公开,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监督政府,特别是要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认真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及时依法处理和改进工作。
作者:张乃剑,系苏北新观察授权作者,中国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专家,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秘书长兼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近年来,在全国数十家主要学术刊物、报纸及多种学术论坛等媒体发表有影响的学术报告百余篇,有的报告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学术论文多次获奖。
责编:三丰 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