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学农不务农,过半农科生想转行

时间:2020-03-22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939 次

学农不务农,过半农科生想转行: “农技人才荒”掣肘乡村振兴

 

事业编制、6000元月薪、重点培养、生活成本低……这些看起来还不错的“条件”,却难以为广大乡镇和中小型农企招到合适的人才。


 


半月谈记者在湖南、福建、黑龙江、陕西等地采访了解到,当前农科毕业生不愿去田间地头,“学农不务农”现象突出,导致乡镇农业部门和农业企业“招人难”“留人难”。同时,一些中专生、大专生被涉农岗位拒之门外,进一步加剧乡村振兴面临的“农技人才荒”。

 

宁愿“违约”也要去大城市

 

“招不来学农的大学生,好不容易招到一个,还留不住。”在采访中,不少农业干部和涉农企业向半月谈记者反映“招人难”问题突出。

 

一名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告诉半月谈记者:“招聘学农的大学生,即使开出每月6000元的高薪,也没人愿意来。”为了合作社的发展,他只能聘请县农技推广中心的两个退休人员作为技术指导,自己也不得不时常抽出时间到农业院校进修。

 

“一些农科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来乡镇工作。即使来了,三五年后也会想办法离开。”一名县级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说,4年多前,当地农业局签了一个委培生,结果该学生毕业后直接毁约,付了违约金去了大城市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北方的两所高校学农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数占比接近50%,仅有不足10%的毕业生愿意在小城镇和乡村就业。

 

与此同时,不少乡镇农技出现了人才“缺口”。半月谈记者从南方一个省的兽医局了解到,全省乡镇动物防疫站共有8000多个编制,但实际在岗的不到7500人。

 

“实际上,在岗的农技人员中,部分是退伍军人、机构裁并后的分流人员,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不够多。”一名兽医局局长坦言。

 

有限的农业干部也常常是“身兼数职”,甚至还要承担创卫、防汛等工作。某县农业局农技站站长说:“有个乡镇的农技站站长还兼着水利站、经管站、畜牧兽医站的负责人,没有精力研究业务。”

 

半月谈记者走访看到,少了农业人才的支持,无论是农业供给侧改革还是乡村振兴都受到了影响。2018年,农民杨龙种的辣椒大面积患病,但当地农技人员赶到现场一看,表示“不熟悉辣椒,无能为力”。最后病害没能控制住,杨龙损失了近50万元。

 

“不愿去”和“不能去”并存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受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职业认同感等因素影响,一些学农毕业生不愿意进入农技推广队伍。而受招聘制度限制等因素影响,一些愿意务农的学生却“入农无门”。

 

——地域偏、待遇差,基层涉农行业人才吸引力不强。参加过几次招聘会后,农校学生小赵择业时决定考公务员。她说,对于本科生来说,从事农业基本上只能去基层部门和中小型农企,工作地点多在农村,工资待遇不高、晋升空间有限,因此“大多数同学都不是对口就业,考公务员或者考研的人居多”。

 

一所老牌农业学校的校长表示,近年来,学生报考涉农专业的意愿明显减弱,现代农艺的学生人数仅占该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考不上其他专业才选择学农。究其原因,一是农学专业就业前景不好,工资普遍偏低;二是学生怕辛苦,不愿去田间地头。

 

——定编制、卡学历,中职农校学生服务基层通道不畅。“实际上,早些年基层的农业人才80%是中职农校毕业的,但现在中职农校的毕业生进不去基层队伍了。”一位中职农校校长说,中职农校的课程设置和未来的岗位是对接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完全能胜任农技推广工作,但现在不少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都要本科及以上学历,大中专生难以拿到“入场券”。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一些基层农业技术员岗位,只要专业对口、实操过硬,中专生、大专生都能干,但是招聘却一定要求本科学历,反而让乡镇农技站招不到人,将高学历作为硬性条件,实际上缩窄了乡镇获取人才的通道。

 

——理论多、实践少,部分农科学生“下地”底气不足。部分农科院校专业培养与农业生产实践“两张皮”,让学生毕业后很难迅速适应技术岗位,也让不少农企和基层农业部门对应届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存疑。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目前本科教育以宽口径教育为主,知识面更广,但专业度和实践性较差。而大多数研究生专注于基础研究,从事应用研究的较少。但实际上,应用研究更能够直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农业院校缺少实训设备和场地,学生无法真实体验农业生产。

 

学生要“下地”,农民可“上学”

 

专家认为,乡村振兴,必须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尽快破题,研究出台乡村振兴引才专项政策,打通农业人才服务基层的渠道,扩大基层农业人才的发展空间等。一些地方的农校、政府已经在通过鼓励学生“下地”、农民“上学”等方式,为基层农技岗位输送人才。

 

一方面,农业院校与地方协作,为学生创造深入农村的机会。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一些农产品的主产区建立农业产业试验示范站,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土壤”,为基层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已在国内20多个省区市建立了26个示范站和45个示范基地(示范园)

 

陕西泾阳蔬菜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赵尊练表示,对于学生来说,示范站是实训基地,每年都有研究生“进站”并取得可操作性强、推广价值高的研究成果;对于农民来说,示范站是农技推广中心,省市农技专家和高校科研人员定期举办培训,“可容纳80人的培训教室,每次上课都要加座”。

 

另一方面,通过重点培养种养大户、返乡创业青年、合作社带头人、村干部等,打造农村的“土专家”。如2014年,湖南省就出台了“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

 

“我们要培养的是一批愿留下、会干事的农村精英。”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陈建民介绍说,与短期培训不同,“农民大学”学员要在两年多时间里通过实践与课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习18门课程,所学内容有种养技术、农村电商、农村法律基础等课程。

 

截至2018年末,湖南全省电大系统承办的“农民大学”共招收学生约10万人,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其中85%已担任村两委干部,60%以上成为当地脱贫带头人。


来源:半月谈网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

  • 公积金让零缴业人员实现住房梦

    城乡信息参考网:...[详细]

  • 关于促进城乡消费环境升级情况的调研

    城乡信息参考网: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不仅能提升居民消费总量,更能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实现扩内需、稳增长的目标。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供销合作社从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着手,加大力度精准施策,积极推动落实城乡消费环......[详细]

  • 炫丽广场舞 欢乐庆“三八”

    城乡信息参考网:3月6日,二团举办主题为“跟党奋进新征程·巾帼建功新时代”广场舞大赛,来自各单位的20余支参赛队欢聚一堂,在春日暖阳下随着音乐起舞、大秀舞姿,共庆“三八”国际妇女节,展现二团妇女“半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