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 > 正文

中医教你认识9种异常出汗

时间:2020-06-10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1078 次

出汗也有学问?中医教你认识9种异常出汗

 

夏天到了,气温一天天升高,我们开始爱出汗了,尤其是胖的人,动不动就出汗。很多人说出汗是好事,可以排毒,也有人说出汗是的表现,针对这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到底怎么认识呢?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人体津液,随着阳气推动、阳气蒸迫,就从身体里出来了生成汗液,《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就是这个意思。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属于人的适应性反应,比如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量较正常增加,但出汗的量一般不会太多,大多为一时性的。若排除上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全身出汗超出正常者,就是异常出汗,称为汗证

 

下面就来举几个异常出汗的例子,方便大家更好地认识:

 

1.自汗:不论早晚,是否活动,也不受天气冷热等因素的影响,时不时就出汗,活动的时候尤其明显,休息之后缓解不明显。

 

2.盗汗:熟睡时出汗,醒来出汗就停止,常常醒来后发现皮肤湿润有汗珠,或床单、衣服汗湿。

 

3.黄汗:出的汗为黄色,容易沾染衣服,以腋窝处最为明显。黄汗可见于患黄疸病的病人,也可见于无明显黄疸的患者。

 

4.头汗:出汗部位在颈部以上,以头面部为主,常不自主出汗。

 

5.额汗:不论气温高低,只有额头出汗。

 

6.半身汗:出汗只在身体一侧,多见于肌肉萎缩、中风及截瘫病人,汗出常见于健侧,无汗的半身常是病变的部位。

 

7.手足心汗:手心、足底常常出汗。

 

8.胸汗:胸前出汗。

 

9.阴汗:前阴处常有湿汗,严重时大腿根部内侧也潮湿。

 

汗证是人体阴阳失调、肌表腠理开合功能异常而导致的汗液排泄失常,病因多为体虚又感染风寒、大病初愈身体虚弱、思虑忧愁过度、情绪不好、偏好进食辛辣食物等,症状严重的时可能困扰我们的日常生活。

 

那么针对异常出汗,我们有以下建议: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上火食物,切勿饮酒,适量增加高蛋白质食物增加免疫力,避免思虑过度,保持心情愉悦,注意劳逸结合。

 

2.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出汗之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避免受凉感冒。

 

3.个人体质不同,出汗原因也不尽相同,千万不能盲目瞎对照,更不能囿于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胡乱进补食物或药物,最好因人施药、因人施膳。

 

4.甲亢、糖尿病、低血糖、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等疾病可导致继发性多汗,及时就医针对病因治疗,效果较好。

 

本文由武汉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吴艳霞主任进行科学性把关。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

  • 红薯叶在国外火成“蔬菜皇后”

    城乡信息参考网:生活中,红薯一直都是大家心目中的优质碳水,近日,“红薯叶”在欧美、日本等地被追捧的新闻火爆网络,堪称“蔬菜皇后”。记者采访得知,红薯叶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还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当下也是红薯......[详细]

  • 血虚与贫血一样吗?中医教你辨清体质对症补血

    城乡信息参考网:8月18日是第8个中国贫血日,我国贫血总患病率约为20%,不同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尤其集中在孕产妇、婴幼儿及高龄老人群体。中医血虚与西医贫血有什么区别?中医如何调理贫血?湖南中医药大学第......[详细]

  • 入秋润燥 凉茶糖水喝起来

    城乡信息参考网: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的来临标志着暑热至此而止,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但处暑时节并不一定会立即凉爽,在南方很多地区,往往会有“秋老虎”的余威,天气依然炎热,但空气会逐渐变得干燥,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