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 > 正文

应把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时间:2020-11-23 | 作者:未知  | 来源: 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966 次

 教育部网站1119日发布的《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574(教育类433)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函》),披露了教育部经商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答复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将托儿所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提案》的具体内容。《答复函》指出,国家高度重视托幼事业发展。关于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教育部组织专家做过研究论证。对学前教育是否应具强制性,或多长年限的学前教育应具强制性,各界还有不同看法,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近年来,我国一直有呼吁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声音,包括向上延长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以及向下延长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结合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情况,笔者更赞成向下延长,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而考虑到义务教育普惠、强制、均衡等要求,或可先实行一年学前义务教育。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我国已经明确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目标,而要实现学前教育的普惠发展,就必须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有利于明确、强化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责任。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3.4%。全国学前教育入园幼儿1688.23万人,在园幼儿4713.88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入园儿童904.68万人,在园幼儿2649.44万人。从以上数据看,要把三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会因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义务性带来一些不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家庭的法律问题。同时,如果继续维持当前各地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将很难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我国在民办幼儿园入园的幼儿超过在公办园入园的幼儿,占到所有在园幼儿的56%左右。

 

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相比10年前已经有很大程度提高,这得益于国家连续实行三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级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10年前,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只占财政性教育总经费的1.3%,现在这一比例已经超过4%。但这距离建设高质量的普惠学前教育还有较大差距。

 

以北京为例,截止到201812月底,北京市有独立法人幼儿园1657所,在园幼儿45万,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28.32 万人,占比63%,民办园在园幼儿16.68万人,占比37%。为发展普惠学前教育,2018年北京市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10%,这一投入水平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结合我国学前教育当前的发展情况,发展普惠学前教育,要把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教育经费的比例提高到10%,至少也需要达到8%9%的水平。从全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所占比例平均达到或超过了7%。考虑到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历史欠债,应该超过这一水平。

 

那怎么实现这一投入水平呢?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明确政府的强制投入义务。当然,由于义务教育也是对受教育者的强制义务,可以先实行一年学前教育。我国各地的一年学前教育入园率大多已经超过99%,因此,把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不存在对适龄孩子强制义务问题。

 

把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涉及到发展教育的理念。当前,我国存在重视非义务的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的问题,对义务教育以及非义务教育的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原因是高等教育、高中教育更有政绩展示度,而投入学前教育很难短期见效。但学前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对孩子的人格发展、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影响,而且现在很多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过高的学前教育学费已经影响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

 

同时,此举还涉及修订《义务教育法》,为避免概念之争,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推进免费学前教育,政府部门加大投入保障力度,为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积累经验。总之,不论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是提高生育率,都需要有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认真考虑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问题。(熊丙奇)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责编:李慧     王楠

相关资讯

  • 爱孩子,就放手让他们去劳动

    城乡信息参考网: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也创造了人们的幸福生活。爱孩子,就应该让他们去劳动,去接受劳动教育,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详细]

  • 大学校园开放的边界,划在哪儿才合理?

    城乡信息参考网:网络舆论上要求校园开放的呼声强烈。一方面,不少网友认为公立大学由财政支持,开放公众参访是大学服务社会的应有之义,“门”开得太小有悖公立大学的公共属性;另一方面,现实需求不容忽视,巨大的......[详细]

  • 谨防“校园树洞”沦为谣言“发酵池”

    城乡信息参考网:“校园树洞”的价值在于为情绪提供安全出口,而非滋生恶意的阴暗角落。唯有个人守底线、平台尽责任、高校强引导,才能让“校园树洞”真正发挥倾听治愈、信息互通的功能,回归“安全、理性、有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