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微视 > 正文

“奇葩”招聘试题被吐槽,应看懂年轻人的焦虑点

时间:2020-12-22 | 作者:未知  | 来源: 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787 次

作者:孙晓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校园招聘季,然而一些“另类”的招聘试题受到了求职者的质疑,相关话题一度登上热搜。

 

近日,有媒体记者采访了遭遇“奇葩”招聘的求职者。有报考银行的考生反映题量太大,且包含粒子的静态能源公式、太阳系天体学原理等内容,感觉和要应聘工作的关联度不大。有应届毕业生在企业最终面试时得到的题目是:如果准备了4杯水却来了5位领导,应该如何分配?还有一些女性求职者表示,婚恋与生育等与专业无关问题反复出现在她们的求职路上……

 

这些情况一经传播,就在网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应该说,不同的招聘单位有权利立足未来发展需要和人才结构补充需求,自主决定招聘考试内容和形式,对应聘者进行各种维度的考察。从这个角度看,报道中招聘方和相关专家给出的“大题量是为了看知识面广度和探索知识能力边界”“出奇葩问题意在考验求职者临场发挥能力”“部分对初始专业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需要综合素质高的通用型人才”等解释,有一定道理。

 

即便如此,相关内容仍然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招聘一方固然可以期待应聘者知识面广博,但如果试题内容和实际工作出现严重脱节,甚至完全跳到另外一个专业领域,那就不太站得住脚了。太阳系天体学原理能在银行工作中发挥什么作用呢?给5位领导分配4杯水,到底是人际交往能力的体现,还是伪“职场生存之道”的灌输?种种质疑并非落选者“酸柠檬”心理发作,事实上,连通过面试者也认为这种题不应该出现,无疑反映出应聘者和招聘单位之间存在观念错位。

 

因此,在“往年题目也很难”这一不变的大前提下,不能单从表象看待年轻人的不满,而应该理解他们面对招聘“奇葩”试题时内心深处的焦虑所在。

 

一方面,对“奇葩”试题吐槽,意味着这届年轻人遇到问题时更愿意直接说出来。和前辈相比,他们个性突出,敢于在网络上发声,并擅长用戏谑的语气解构严肃。诸如“单看考题还以为招聘行长呢”“太(内)卷了”“面试造火箭,入职拧螺丝”之类的调侃,让众多求职者颇有共鸣,正是他们一边通过吐槽缓解压力一边不得不继续投入激烈竞争的矛盾心理的生动表现。

 

据教育部预测,2021年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900万人,达到909万人,2022年毕业生将超过1000万人。今年在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的基础上,还要叠加疫情影响下招聘岗位浮动、出国留学难成行、海外毕业生回国等多重因素,找工作这件事对应届求职者而言,必然会变得更重要也更谨慎,吐槽是一种释放压力和寻求理解的方式。

 

另一方面,“综合考虑”或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招聘自主权的界限。职场中各种或直白或隐形的歧视由来已久,“家庭和工作怎么平衡”“什么时候结婚”“是否准备生二胎”等无关专业却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给女性求职带来了很大困扰,甚至还有用“星座不和”“属相相冲”等奇葩理由淘汰面试者的情况。这些显然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而基于应聘者相对弱势和被动的现状,人们难免担忧,如果各种另类招聘试题都被归为“多元化”,那么其边界究竟在哪里?甚至,“综合考虑”会不会成为部分公司设置隐形门槛,并对招聘标准含糊其辞的借口?

 

说到底,花式吐槽背后对应的,仍然是求职者正当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的老问题。年轻人用搞笑夸张的语气分享遭遇,有关方面在分析问题和提供建议时却不宜浮于表面,看到苦涩本质,找出症结所在,让法律维权渠道真正畅通和发挥作用,才有助于消除争议。(孙晓)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责编:林夕    王楠

相关资讯

  • “200字文件错7处”能怪“文档转换”吗

    城乡信息参考网:11月24日,湖南长沙县市民在社交媒体晒出一份县卫健局出具的《依法履职处理意见书》,仅200余字的文件却有7处错别字。11月25日晚,长沙县卫健局发布情况通报称,经查,11月21日,工......[详细]

  • 短视频:社会与时代的某种镜像

    城乡信息参考网:提到短视频,会想到什么?有人想到饭后、睡前的娱乐,有人觉得这是杀时间利器,有人认为自己的专注力被破坏了,有人每次刷完短视频都会批评自己但又难以割舍——作家莫言对此毫不讳言。如今,有关短......[详细]

  • 网络影视评论:微言也要有大义

    城乡信息参考网: 网络影视评论发展至今,产生了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弹幕、短视频等几种主要形式。21世纪初,论坛、博客影视评论率先涌现,打破了以往影视评论多在报纸杂志、学术期刊等纸质媒体刊发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