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 > 正文

国企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可“五罚并用”

时间:2016-08-26 | 作者:未知  |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 点击: 1112 次

据据新华社北京823日电(记者赵晓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23日对外发布。这份文件是在当前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制定的,旨在通过制度安排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一、追责范围是哪些?


根据意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较大或重大损失,以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应当追究责任。


追责范围包括九个方面的情形:集团管控、购销管理、工程承包建设、转让产权及上市公司股权和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并购、改组改制、资金管理、风险管理等。


比如,在投资并购方面可以被追责的情形包括:未按规定开展尽职调查,或尽职调查未进行风险分析等,存在重大疏漏;违反合同约定提前支付并购价款等。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明确“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这意味着无论是否已经离开了企业,相关责任人都要承担应有的责任。


二、追责方式有哪些?


在责任追究处理上,意见明确了组织处理、扣减薪酬、禁入限制、纪律处分、移送司法机关等五种方式。这几种处理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一旦被认定发生国企资产损失,相关责任人不仅将面临从“批评教育”到“免职”等不同程度的组织处理,还可能同时面临经济上的严惩。


根据意见,扣减薪酬包括扣减和追索绩效年薪或任期激励收入,终止或回收中长期激励收益,取消参加中长期激励资格等。此外,如果被给予“禁入限制”的处分,相关责任人将“五年内直至终身不得担任国有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这些规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威慑力大,让制度真正落在了地上。”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


三、谁来实施?


根据意见,一般资产损失由本企业依据相关规定开展责任追究工作,上级企业或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认为有必要的,可直接组织开展。达到较重或重大资产损失标准的,应当由上级企业或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开展责任追究工作。

如果多次发生重大资产损失或造成其他严重不良影响、资产损失金额特别巨大且危及企业生存发展的,应当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开展责任追究工作。


  责编:唐敏

相关资讯

  • 以精准思维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有效性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传播有分众化、差异化的特点,做好网上正面宣传,不能搞广谱适用、大水漫灌那一套,不能‘一招鲜,吃遍天’,靠一个腔调、一种风格包打天下。”将精准思维运用到党的创新理......[详细]

  • 把罗城打造成广西党校廉洁文化研究基地的思考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他在党的二十大又......[详细]

  •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城乡信息参考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力度,通过资金、土地和人才等方面的扶持,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成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关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