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扫码点餐渗透率逐渐升高,对于它的负面声音也越来越多。流程繁琐、强制关注,有的甚至需要填写用户手机号码等。昨日,记者采访扫码点餐系统销售商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扫码点餐系统完全可以不采集任何顾客信息即可完成点餐,是否要收集信息、收集到什么程度,都是用户也即餐厅说了算。
走访
扫码点餐流程繁琐引质疑
“您好,几位?桌子右下角扫码点餐,谢谢。”不知不觉,这句话已经成为绝大多数餐厅的开场白。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了扫码点餐的行列中。
在北青报记者随机走访的50家餐厅中,27家餐厅在提供扫码点餐服务的同时,也可以用纸质菜单点餐;9家餐厅没有提供纸质菜单,只能扫码点餐。
只需要顾客自己动动手指滑动屏幕,就能完成从点餐、下单到后厨、核销以及结算的全过程,还可以因此减少人工的投入。扫码点餐曾经凭借操作简单、数字化的优势,一时间受到了大量餐厅经营者的青睐。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示,在一个又一个附加环节的“捆绑”下,扫码点餐正在逐渐变得繁琐。
在上述可以扫码点餐的36家餐厅中,10家餐厅需要填写会员信息,其中4家需要额外验证手机号,还有14家要求关注公众号。
北青报记者在某快餐店体验扫码下单时发现,扫码后需要信息授权,经过各种验证,还要成为会员。点餐时要关掉不停弹出的广告弹框。如果网络不佳,还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才能加载完成,中间不小心退出还要再来一遍。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跳转了该餐厅三个不同的小程序才完成下单。
在北青报记者探访的部分餐厅中,连使用店家的WiFi、开发票也需要扫码,完成从这个公众号到另一个公众号间的反复“弹跳”。
“现在微信整个界面都是餐厅公众号推送。有时候点完餐忘了取消关注,一天能收七八条,导致我查看微信的时候,重要消息都被刷下去了。”魏女士向北青报记者诉说了她的苦恼,每次扫码点餐后,她就会不断收到餐厅推送的广告。
“我只是想点个餐,却还要授权、注册会员、填写信息,流程未免太繁琐了,就不能扫了码直接让我点餐吗?”
调查
扫码后的流程由餐厅设置
只靠手机扫码来点餐,不关注微信号,不注册会员,不留手机号真的不行吗?当然是可以的。在北青报记者的探访中,4家餐厅不需要任何其他操作就能完成扫码点餐。
“不设置关注公众号或注册会员等环节也可以扫码点餐。”一家为餐厅提供扫码点餐系统的餐饮系统服务商表示。
据某餐饮系统服务商表示,扫码之后的流程,餐厅可以自行设置,商家需求越多,价格也便越高,还可以提供定制系统。
该餐饮服务商介绍道:“需要采集哪些信息要看餐厅需求,登录系统就可以查看个人信息、到店频次、消费金额,也可以通过让消费者注册会员的方式,获取消费者手机号、生日等更多个人信息,甚至可以一键导出至表格中查看。而这样一套扫码点餐系统加上硬件也不过2000余元。”
另一家餐饮系统服务商在其官网上这样介绍自己:在餐饮私域流量下,通过数字化工具和方法,将“堂食会员、会员外卖、会员商城”的数据和运营进行一体化管理,助力餐企实现“开源”和“节流”。
业内人士表示,大多数商家愿意更换一套完整的点餐系统,除了方便门店管理外,也想享受其“附加价值”——新增会员和提升消费者黏性的机会。通过搜集顾客信息,用户的消费数据同步沉淀到后台,可以为顾客“画像”,为商家后续推送营销活动等提供了支持。因此,很多餐饮经营者收集消费者信息都违背了“最少够用”的必要性原则。
乱象
中消协曾点名“扫码点餐”
除了给自己的餐厅顾客“画像”外,这些被收集的信息最终去了哪里?在万物皆互联的当下,这些餐饮企业有没有能力保护这些数据的安全还未可知。因为必须关注了才能扫码点餐、开票、连WiFi,不少顾客不胜其扰,频频收到各种广告以及推广。
事实上,与上述情况类似的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已为人诟病许久。早在2019年,工信部便重点整治了“私自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不给权就不让使用APP”“过度索取权限”等8类损害用户权益的行为。与此行为类似的“扫码点餐”还没有充分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
今年3月2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就曾点名“扫码点餐”,指出餐厅仅提供“扫码点餐”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也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到餐厅就餐,并无必要提供手机号、生日、姓名、地理位置、通讯录等与餐饮消费无关的信息。
7月14日,“扫码点餐真的便利吗”冲上微博热搜榜,引发1.5亿次阅读,2500余次讨论。据了解,《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规定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编:李信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