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平均每人输液2.5-3.3瓶/年,我国则是8瓶。这种情况已引起多省市卫计委和医院的重视,目前江苏、浙江、山西、内蒙古、四川等省份已出台措施取消或限制门诊输液,以期达到抑制抗生素过度使用、降低医疗费用、降低医疗风险的目的。从各省市的实践情况来看,得到患者、医疗从业者和专家的一致认可。业内人士和专家建议,在取消门诊输液的同时,需要兼顾特殊性,避免依赖行政命令搞“一刀切”;同时可通过建立“输液清单”规范输液行为,逐步引导公众合理用药。
民众用药观念仍需引导
“在我国各地医院,门诊输液室通常是很大的,里面几十上百个座椅上坐满正在挂吊瓶的病人,相信对这种现象我们都不陌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告诉记者。“从国际上看,这是个怪现象,背后是国人希望病好得快的心理和医院经济利益驱动两方面因素共同形成的;输液本身是风险比较大的治疗手段,国外一般来说只有在住院或者动手术时才会输液。”
在随机采访中,多数受访者对取消门诊输液的政策表示支持,他们认为这是站在全民医疗健康的角度制定规则,可以防止过度医疗,也能够缓解大医院医疗资源紧张的状况。
从目前已叫停的医院实践来看,多年来输液治病又快又好的观念在多数患者心中已根深蒂固,部分病人就医和用药观念仍需引导。“门诊停止输液后,刚开始病人很不适应。”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牟雁东说。同样的情况内蒙古人民医院也存在,“刚开始取消门诊输液时,有不少慢性病患者坚持要求输液。”内蒙古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贺慧玲说。
“我们耐心劝导患者改变固有观念,轻微感冒等不严重的疾病建议不输液。确有需要输液治疗的患者,我们鼓励先导向社区,继而留在社区,进一步培养患者下次首诊就在社区的就医习惯,促进分级诊疗在基层落地。一旦患者病情有变化,随时可以再通过双向转诊通道回到省医院就诊。”牟雁东说。
专家建议列出输液清单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专家、医院工作者和卫计委负责人均认为,取消门诊输液不能靠行政命令搞“一刀切”,关键是要规范门诊输液行为,强调医生根据不同病情合理用药,不盲目输液。
业内人士指出,门诊各科室也都有其不同特点,若完全不顾及特殊性,“一刀切”地叫停门诊输液,也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建议经专家综合评估后,列出一个允许输液的清单,以增加规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减少执行的难度。周子君建议国家卫计委可以出台输液用药指南。
昆明市儿童医院医务部副主任李亚玲介绍说,即使是取消门诊输液的地方,很多医院儿科、急诊并不包括在内。因为儿童情况比较特殊,体液在身体所占比重比较大,对体液流失反应比较敏感,儿童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较大。如果孩子是腹泻、脱水,不能及时输液,那么可能会引发其他病症。
一些省市也正在慎重研究取消门诊输液的合理方案。山西省卫计委医政处负责人表示,有些病可输可不输,比如说感冒、发烧这些病,只不过输液会好得快一些,这一部分取消是应该的,我们需要提倡合理用药。但是有些病,比如肺部感染,不输液是会有生命危险,对于这部分患者,如门诊不提供输液服务,跟我们的合理用药是背道而驰的。山西现在正在研究如何合理取消门诊输液的办法,既能保证不滥用药物,又能保证医院治病救人的目的。
据新华社
责编:张峰 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