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一陵
“也就3天,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光打赏就打赏出去12713.5元”“不查消费记录不知道,孩子竟然能陆续打赏105笔,消费出18500元”……这是这个暑期沉迷直播间的“熊孩子”给主播打赏的部分新闻。作为平台经济代表,直播行业快速发展,看直播成了许多人的生活调味品。然而未成年人打赏、冲动高额打赏、诱导打赏等,也破坏直播行业的健康生态。
未成年人的高额打赏行为,不仅给家庭带来了经济损失,也会引发亲子关系冲突,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类似现象,有关部门出台了不少规定,明确禁止未成年人打赏。今年5月,中央文明办等四部门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明确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7月18日,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启动“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查处诱导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一条行业红线。
从平台的角度来讲,目前,青少年模式已经是各平台的标配,按照技术逻辑,14岁以下儿童完成实名认证后,将直接进入青少年模式。但现实中,实名认证青少年通过各种手段绕过“青少年模式”的情况比比皆是,这就导致青少年模式难以发挥理想的效果。此外,部分孩子还能利用第三方电商平台提供的直播平台虚拟币充值服务,只需填写正确的账号名称即可“自动秒充”到账。
再者,青少年群体是各大平台的主要用户,心智不成熟,容易冲动消费。因此一些平台和主播,不愿意主动舍弃这一财源,对各项禁令阳奉阴违。以谈恋爱为名、连麦比拼出征对战、支援主播获胜返还礼物……种种诱导未成年人高额打赏“新套路”层出不穷。
直播打赏已然是直播行业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行业要发展,必须在规范的轨道上进行,就必须严守红线,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否则就会破坏行业健康发展的根基。对于平台来说,必须强制实名认证、强化青少年模式等手段规范打赏行为。近日,《2022抖音直播平台治理白皮书》发布,白皮书显示,过去一年抖音直播启动专项治理行动41次。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抖音直播建立了事前预防、事中拦截、事后保障等全环节保护措施,疑似未成年人消费弹窗系统日均拦截账号超过12万个。如出现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打赏消费,在其提供相关证明后,平台也将给予一定的援助。作为头部直播平台,抖音的一系列举措值得肯定。
还要看到,规范直播打赏不仅仅是直播平台的责任。正如专家所言,“既要平台负起责任,也不能因为部分极端个案,无限扩大平台责任。”比如,各个平台都开启了青少年模式,强制实名认证,但是第三方电商平台不仅存在出售身份信息,教授未成年人解绑青少年模式、破解防沉迷技术等行为,还能提供直播平台虚拟币充值服务。直播平台之外的这些问题也应该纳入监管,否则,直播平台的努力也会被消解。
此外,对于未成年高额打赏行为,家长也不能“一推六二五”,全然甩给平台,必须履行监护责任,多关心关注孩子的动态,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养成理性消费的意识。要知道,技术防线再严密,也挡不住那些心大的家长。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直播,用家长的身份信息注册账号,再用家长的银行账户充值、消费,家长却一无所知,这本身就是家长没有履行监护责任的表现。(李一陵)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责编:茹冰 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