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我国目前仍存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标志着城乡问题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议题,妥善处理好城乡关系无疑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具有线上化、效率高、传播速度快、覆盖领域广等特征,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我国目前仍存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标志着城乡问题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议题,妥善处理好城乡关系无疑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具有线上化、效率高、传播速度快、覆盖领域广等特征,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
一、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
(一)线上化、效率高
覆盖面极广的远程线上快速通讯网络打破地域障碍,提高信息传播和沟通的效率。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和高效率,可以很大程度上优化对各种生产要素的管理及配置,推动经济增长,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线上化能使乡村青少年和农民能更好地享受到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医疗卫生资源和政府公共服务。
(二)传播速度快、改造传统产业
信息化的高速传播促进了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转换和升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等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三)覆盖领域广、信息共享机制
线上化能克服乡村地域广大的问题,信息网络加速覆盖农业和乡村经济的各个方面,以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二、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要求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表现。信息化呼应了当前“十四五”谋划时期对乡村振兴的需求,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保证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生活富裕必须完成的两个重大战略任务,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承接关系。信息化在乡村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能有效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补齐乡村振兴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短板,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二)助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信息化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产生乡村经济振兴发展新动能。
(三)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信息化可以充分利用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生态环境、农民日常生活产生的数据资源,加以分析和应用,促进科学决策。组织乡村工作人员学习数字乡村治理知识,培训数字乡村治理技术,提高乡村工作能力。通过社保医疗、互联网农村普惠金融、教育培训等惠民工程的乡村信息化建设项目,繁荣发展乡村雅俗共赏的网络文化。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一)提升数字教育能力,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乡村在教育设施、师资力量、文化资源等方面都与城市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数字教育、线上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提升城乡尤其是乡村的数字教育能力,是减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一步。
1. 提升数字教育硬件设施,为教育信息化铺路筑车国家应把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建设纳入“新基建”,创新公共教育平台建设模式,确立市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国家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枢纽地位。
2. 培养教育技术高端人才,满足教育信息化软件需求国家应从战略高度尽快启动实施教育技术高端人才建设计划,加强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健全教师培训体系。
(二)发挥数字经济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是新时期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升传统动能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释放潜力的重要引擎。不仅能够满足新型城镇化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要求,也能够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更加精准和高效,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1. 发展本地优势产业,创新乡村振兴方式数字经济能够创新乡村振兴方式,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积极发展“互联网 +”模式、“信息化集成控制”的产业,普及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民族地区产业的已有优势,增加经济效益。此外,在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同时,有条件的也可以发展一些工业项目,在县一级建立工业园区,实现集约化发展。同样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化管理技术,通过对乡村互联网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发展信息化集成控制的工业。
2. 促进乡村电子商务发展,数字赋能特色产业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带来新的变数。电商扶贫,就是以电子商务为手段,拉动网络创业和网络消费,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品的销售的一种信息化扶贫模式。完善电商平台建设,健全电商服务体系,帮助跨越电商扶贫的“数字鸿沟”,振兴乡村经济。
(三)推进数字政府规划,高效落实决策管理
政府数据由于具有规模性、权威性、公益性和全局性等特点,蕴含巨大价值。信息技术能帮助政府更好地进行科学决策,数字治理下场景的多样化,使得政府数据从单一来源变成多场景来源。但目前我国在数据共享开放领域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法规不健全,责权、边界不清晰; 标准化后,信息资源多元分布,整合共享难度大 ;存在技术局限性,打破信息孤岛的时间成本高、效率低。因此,未来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协同发力 :
1. 打通各部门的数据接口,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数字决策的普及和深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数字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普及简便了很多手续。这是因为数字技术在后台打通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接口,让数据在我们看不见的后台和虚拟世界中高速流转,从而代替了人类在真实世界中的跑动。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普及多样信息化服务补齐数字化基础设施短板。重点支持改造乡村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终端,扩大 4G 网络在农村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覆盖率,加快推进 5G 在农村的应用。在加快互联网覆盖的过程中,还要探索多种信息化服务方式。山东省寿光市已探索出多种经济实用的信息入户方式 : 电波入户、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电话上网。
3. 利用政府高效决策的效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除了推动个人生活的便利之外,数字决策在推进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以及优化营商环境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 :“简审批、优服务”成为各个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目标。除了简化审批事项外,很多省市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可信的数据互认平台。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数字治理的普及使得“快速响应”成为政府的重要导向。数字政府的建立能够真正实现居民、企业和政府的高效互动,简化服务程序,提升服务质量,从而排除城市治理和乡村振兴一系列政策落实的障碍,把关注点重新回归到效益上来。政府需要提升数字服务能力,也要关注数字弱势群体,充分考虑到如乡村偏远地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多措并举提升信息化应用程度,让他们更好融入国家发展进程中,共享数字红利和发展红利。
(王鹏为北京社科院研究员)
责编:茹冰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