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 正文

编故事“卖惨”圈钱?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时间:2024-11-06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3169 次

名为“小小努力生活”的博主在视频中自称经历家庭多重不幸,被亲生父母抛弃、奶奶和姐姐去世……在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后,她开始直播展示家庭冲突和追讨抚养费等情节,吸引更多粉丝关注后开始直播带货。警方调查发现“小小”的真实身份和经历都是虚构的。最终,她因谎报警情和虚构事实被行拘,并处罚款。同时,她和参与直播的父母及姑姑也因虚假广告罪受到行政处罚。(见112日央视网)

 

不知从何时起,“卖惨”成了短视频、直播、电商等领域的一个新赛道。例如,一位拥有554万粉丝的大V博主发视频称,自己才25岁,就被确诊肝癌晚期,引来无数网友捐款。但结果却是,该博主虚构事实、欺骗感情,众人也由悲转怒。此外,常见的还有“父母双亡”“老人无依”“捡瓶子卖钱挣学费”等“换汤不换药”的卖惨剧情。这些博主的“小算盘”在于,通过“卖惨”获得流量关注后,再通过接收打赏、带货等方式变现。

 

当下,短视频平台已成为网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通过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造热点”“带节奏”的行为,无底线地透支着网民的善意,搅乱了网络空间的生态,制造社会对立与撕裂。这不仅有违公序良俗,而且触及了法律红线。作为“网红”,既然吃着“流量饭”,就必须担负起作为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网友虽一时被蒙骗,但流量越高,被识破的可能性越大。为了流量“卖惨”是自毁前程,“卖惨”蹭的流量越高,跌得会越狠、摔得会越重。

 

网络空间活跃着数亿用户,任何一点内容上的风险,都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遏制“卖惨”乱象,相关部门需加大惩处打击力度。当下,随着“清朗”系列治理行动的开展,相关部门对直播、短视频行业作出规制和指引,不少“毒流量”遭到全网“封杀”。此外,各大短视频、直播平台要严格把关,不能让网络成为戏精和骗子的舞台。如果平台上充斥着低质量内容,势必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这也无益于行业的良性发展。平台在完善内容审查、加强溯源管理的同时,也要改进算法推荐机制、健全流量分配体系,扩大优质内容的触达范围,让“卖惨”视频失去生存空间。

 

网络无边,法律有界,网络空间绝不是法外之地。要想网红变“长红”,从业者不能剑走偏锋,而是要检视自身、找准定位,在提升内容质量上下功夫。对于“卖惨”类视频,网民也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胡建兵)


来源:工人日报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

  • “人工智能”成两会热词,代表委员热议安全治理

    城乡信息参考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在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产生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高度关注人工智能相关议题,......[详细]

  • 网络反不正当竞争将迎执法专项行动

    城乡信息参考网:今年,将开展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重点依法打击虚假宣传、流量劫持、商业诋毁等违法违规行为,深化网络平台收费治理,营造良好网络竞争生态。深入开展整治涉企乱收费专项行动。依法加强重......[详细]

  • 云南“3·15”活动启幕:共筑满意消费,开启放心之旅

    城乡信息参考网 :云南省“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暨“放心消费在昆明”行动启动仪式盛大举行。本次活动以“共筑满意消费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意在凝聚消费维权社会合力,营造诚信、公平、安全的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