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 > 正文

政民共绣生态锦 愚公智启绿富梦——从泥海诅咒到金山银山的云南密码

时间:2025-02-17 | 作者:司马孟奇  | 来源: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 | 点击: 2037 次

城乡信息参考电 座座山头走蛟龙条条沟口吹喇叭


中国第一代“泥防人”陈循谦(东川水利水电局正高级总工程师):大暴雨一来,东川这个山高坡陡,沟深谷深,地质构造复杂土质很松散“哗”就下来了!我们搞水利工程,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了,连我们的第三代都在这里了这个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党政军民齐上阵工农商学共臂摇,自力更生啊,没有什么机械的用手拉的团结协作。愚公精神挖山不止,一生人只做两件事,没有碌碌无为,也没有虚度年华,具体来说就是修了两条河,一条是大白河,还有团结渠,一条是大桥河,大桥河是泥石流治理。这两件事我感到很自豪,为东川人民造了些福,水患灾害得到了治理。


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安家,把我们这个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搞好。特别是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灾害能够减轻能得到治理,这个是我最大的心愿。

东川碧谷街道办事处大寨村村民说:泥石流这里以前称为大沙坝,一二十吨的大石头都冲来,村子都冲掉成为了大沙坝,大桥河以前是真的是太糟糕了,一到雨水季节,山洪暴发流下来,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这些冲刷得太厉害了,一年四季的粮食淹了只剩一两袋谷子你说怎么生活。


中国第一代“泥防人”陈循谦:这个40年过去了,我的感觉今天的重游,山绿起来了,树壮起来了,这个年代乱沙滩变成了千亩良田,农民已经过上了小康日子,这个时间呢,你说很长也不是,很短也不短就是40年一个变化。


要久久为功,要人一我十,人家有一分功夫,要拿十分功夫来,这个东西一定要有要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有这个思想,要这个担当,要有这个韧劲,东川泥石流建设,一条长河穿南北两岸青山露乳黛,稻蔬飘香惹人醉人民幸福享安康的地方。


钟卫中科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副站长

依托我们这个蒋家沟的观测数据,这依托我们这个泥防所,然后包括我们老一辈的做了很多这种探索,研究出了这种稳拦排的东川模式,这种模式也逐渐的推广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然后对泥石的防治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怎么把这个泥石流变废为宝,这也是我们东川正在探索的一些事情,也做了很多工作,也是有治理以后啊,很有成效的这种示范性的小流域,比如说我们大桥河等等,这个县城都起到很好的这种积极的作用。


整个来讲,这个东川模式就是一个稳拦排或者稳难排改的这种综合性治理的这种措施。

我们把临时堆积扇改成我们的这种耕地,然后进行利用,就产生很好的这种经济效益,然后就是把灾害就是治理以后,我们就与灾害和谐相处了。


中国第一代“泥防人”陈循谦:东川这个治理我认为,培养和锻炼一批科技干部,科技人员是不容易的,他们把论文写在千沟万壑,把福祉依存在大地上,这个精神是很不容易的,人家还没走过路,我们走在前,还没有谁治理我们就开始治理了。

东川碧谷街道办事处大寨村村民说:生活比以前好得多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把我们河床治理得很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中国第一代“泥防人”陈循谦:头顶青天脚踏云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要久久为功一代接一代的接着干,要保护生态,习总书记那个生态文明思想应该牢牢抓下去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定要在我们地方传承下去。

来源/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

编辑:司马孟奇

上一篇:抱歉暂无数据
下一篇:《“金沙唐韵”巧家小碗红糖携手船房数字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