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正文

迎接地学旅游的春天

时间:2016-11-14 | 作者:谢延淦  |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 点击: 991 次

迎接地学旅游的春天——地学旅游发展专家硏讨侧记

 

 中国城乡新闻网 : 冬秋之交的北京,红叶片片飘落。在秋收冬藏准备貓冬的季节里,地学旅游专家们比过去更加忙碌。为什么?他们正在以实际行动迎接地学旅游的春天。

 

 随着全民旅游热潮的到来,呼唤科学旅游、硏学旅游的声音不断高涨,一个适应游人需要的地学旅游正在孕育、兴起。为了推动地学旅游发展、不断促进国民素质提高,由陈安泽、郭来喜先生发起的“地学旅游发展专家硏讨会”,于2016116日(星期日),在北京恩地公司隆重召开。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旅游地学创始人、地质公园倡导者、中国地质科学院硏究员陈安泽先生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硏究所硏究员、原副所长兼云南地理所所长、人文地理学家、地理旅游开拓者郭来喜先生共同主持硏讨会。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杜一力(中)自始至终和大家在一起研讨

 

陈安泽先生开门见山地说,在旅游地学硏究方面,地学界一直走在最前列,遗憾的是地学旅游目前却不像红色旅游……发展得那么快,需要我们反思。接着,郭来喜先生介绍了27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的情况——《关于地球科学科普践行的倡议书》,倡导开展全国地学旅游、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黄石市党政领导一马当先,决定20179月承办“地学旅游论坛”。郭来喜先生说,我们要关注全民族科学素养的提高,实实在在搞出地学旅游精品,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全心全意为游人服务。

与会代表促膝谈心,争先恐后发言,场面热烈温馨。现采擷片段,献给各位。

 

吳殿庭(全国经济地理硏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旅游规划硏究中心主任、教授)说: 过去,一般比较重视高大尚、高端化。现在开展地学旅游,必须要和大众旅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和落地问题。

 

我们的指导思想,应从“一化”走向“五化”,即:从高端化走向大衆化、趣味化、体验化、常态化、科学化。大衆化是指地学旅游解说要让老百姓听得懂;趣味化的要求是让游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体验化要看得见、摸得着,参与其中,亲历亲为;常态化是指经常活动、持之以恒,不搞来时一阵风,去时影无踪;科学化是要把高端的理论在游人的心目中潜移默化,使全民素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涨船高。

 

地学旅游怎么落地?可以通过五亇一工程落地。一是建立健全一个地学旅游平台。地理、地质教学和科研单位与企业界合作,共同为平台增砖添瓦,真正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二是在国家旅游局、国土资源部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一次全国性、系统性的旅游资源调查,将成果汇编成册,为开展地学旅游打下坚实基础。三是举办一次地学旅游文化节。通过活动,总结经验,不断更新,形成品牌,做到可持续发展。四是政府主导、旅游地学硏究会和旅游地学联盟参加,尽快编制发布一个旅游地学十年发展纲要。积极促成《地学旅游十年发展纲要》尽快出台。要十分讲究落实,努力做到思想落实、组织落实、计划落实、措施落实。五是举办一系列地学旅游培训班,下苦功夫、花大气力培训地学旅游人才,促进地学旅游可持续发展。

 

地学旅游要实现“三个转变”抓住“三个要点”

 

刘锋(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顾问、教授、博士)说:地学旅游一定要把《地学旅游十年发展纲要》作为抓手,要讲究落地化。为此,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重点抓住“三个要点”。

 

首先,要努力实现“从地理(质)转向地学”。地学包括地质和地理,是一门大学问。自古以来,研究地表()相对较多,研究地下() 相对较少。近代以来,西学东进,地质逐渐风行。无论地理也好、地质也好,都有一个转向地学的问题。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游人在接触、了解、认知大自然差异化的过程中,做到快乐化,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

 

其次,要努力实现“从学术转向践行”。以公园的解说词系统为例,问题出在专业性比较强(不是说不好)。专业人员看得懂,游客看起来很困难,结果事与愿违。国外有的公园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譬如,澳大利亚的悉尼南山国家公园,人家是文图并茂、生动形象,一看就懂、印象深刻,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要努力实现“从单一转向交融”。我们要大力推行多元化,经典固然重要,但不能固守在一个点上,把自己朿缚住了。无论地质还是地理,都要在地学这个基础平台上谋求发展,贯彻包容精神,相互交融,成为一体,实现多元化发展,真正做到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纲要中,对此要有所体现,使地学旅游接到地气。

 

为了实现“三个转变”,刘锋教授提出了三点建议(“三个要点”):一是建议地学旅游大纲在现有基础上反复推敲,有分有合,最后由主持人统稿,尽快发布;二是建议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在教学内容上强化地学知识、素质教育和乡土教材,具体抓好地学旅游实践基地建设;三是建立旅游地学硏究中心,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办好微信网络,促进信息交流。

 

听到精彩之处,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专家纷纷献计献策各抒己见精彩纷呈

 

周建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硏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硏究所所长、博士)说:有科学旅游支撑的学术活动组织,我乐意参加。今天这个研讨会开得很好。我提三点建议:一要高度重视上层活动,主动向有关部门汇报,力争得到国家支持,这是最有力的推动力。二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地学旅游规范标准,使基层行动起来有章可循,胸有成竹。三要重视舆论引导,加强宣传报道,特别重视网络阵地,形成社会共识,为地学旅游鸣锣开道,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陶犁(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 说:地学旅游是科学旅游,需要以地球科学为核心,容纳其他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它不是学术界自娱自乐的活动,而应该配合国家的五大发展战略,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一项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伟大事业。她接着建议:要使地质公园成为国家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林业部门、环保部门比较活跃,而地质公园却很少发出强大的声音。我们应该通过积极开展地学旅游活动,让其成为国家公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犁教授还就打通人才培养渠道、与产业界和政界结合、地学旅游硏学基地等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她还建议,应该主动向教育部门沟通,使旅游地学成为中小学的选修课程,并且身体力行,积极参与进去,使全社会形成和谐的地学旅游的风气。

 

窦群(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说:在政府大力倡导旅游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要趁热打铁,积极开展地学旅游。地学旅游的内容十分丰富,结合近期热点,诸如:海洋权益、一带一路、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教育等等,都有地学旅游的用武之地。关键在于:地学旅游必须整合起来,打造一个崭新的地学旅游联盟!为此,窦群教授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诸如:开展活动要有针对性、活动的市场细分、把触角伸展到市场时空能到达的角落,等等。

 

杨望暾(长安大学教授)说:我非常赞佩以上各位的真知灼见。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学旅游的后发优势,形成地学旅游自己的特色,形成市场趋动。要先易后难,找到有需求的景区,种好“试验田”,找寻到一个可复制的路径和模式,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走下去,以取得滚雪球式的效果。

 

杨小兰(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副总裁/合伙人)说:要积极配合国家旅游局开展活动。譬如,国家旅游局每年都会推出XXXX旅游年,我们就应创造条件,把“地学旅游年”争取推上全国旅游活动的舞台。我们不仅要在旅游部门下功夫,还要力争多个部门的支持。国土资源部门呀、教育部门呀、宣传部门呀……以教育部门为例,研学旅游、冬令营、夏令营都有地学旅游的内容,应该是大有可为的。杨总还建议开设“地学大师学堂”,并就地质公园解说词等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

 

郑元(国家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主任)说:开展地学旅游活动,势在必行,行必有益。郑主任强调,地学旅游从推广伊始,就应有一个总体规划。所以说,地学旅游发展十年纲要十分重要。只有纲举,才能目張。为今之计,要抓紧做工作,推动纲要早日出台。出台之后,要狠抓落实,讲究落地。我坚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迎来地学旅游的春天。

 

 

范晓(四川省地调院高工)说:要下决心做好地学旅游精品。前不久,我们到湖北大冶铜录山去参观考察,很受启发。黄石市的党政领导,都很重视地学旅游的发展,从上到下都很重视地学旅游产品,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有了好的地学旅游产品,又有好的地学旅游平台,对开展地学旅游活动十分有利。为此,我们既要从大处、长远作眼,又要从具体细节入手,细节决定成败。

 

孙洪艳(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秘书长)说:地质公园建设为什么没有想象中的理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才缺乏。高等院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发展地学旅游培养多元化人才。我们地质大学愿意在这方面多做奉献。

 

谢延淦(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世界地学旅游组织筹备处成员)说:开展地学旅游活动,至少要把握两个要件——“人才”和“组织”,要在结合上下功夫。为此,提出四点想法和一个建议。一是培养人才,要坚持长短结合。地学旅游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需要抓紧培养。既要重视院校长期定向培养专门人才,又要重视在职人员短期集中培训。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把继续工程教育贯彻始终。二是开展活动,要坚持产学硏用全面结合。努力做到相互支持、相互融合,产生11大于2的效果。三是讲究过程,要坚持上下结合。要主动适应、主动登门,争取领导,切勿坐等政府和领导。四是组织实施,要倡导各方结合。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要联合各方,统筹兼顾,分工合作,实现多赢。建议组成“地学旅游联盟”,设立办事机构,委托北京恩地公司筹备办理。

 

 

胡海霞(我来也上市公司总经理、博士)说:这次硏讨会开得很及时。我们赞同成立“地学旅游联盟”。只要对此有利的事,需要我们出人、我们出人,需要我们出钱、我们出钱。我们建议,大力加强地学旅游重要性的宣传,有关信息旅游地学网要及时发布、推动。

 

张忠慧(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秘书长说:我非常赞同大家的发言。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把地学旅游活动纳入到国家旅游活动之中,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许涛(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博士、所长、主编)说:为了推动地学旅游活动的顺利启航,我有四点建议:一要有理论,即:五层楼模型;二要有产品,产品要落地;三要有推广,纲要不能再拖了,要和旅行社合作推广;四要有组织,成立一个地学旅游联盟。

 

 

唐承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努力)说:我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积极支持地学旅游联盟。我们就是为开展地学旅游培训人才的单位。唐助理介绍了学校的简况,表示一定要支持地学旅游活动的开展。

 

唐长钟(北京恩地公司董事长、世界地学旅游组织筹备处牵头人) 说:我们公司有一个黄金矿山地质公园,可以承办地学旅游联盟的有关具体事务。公园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怀柔区委、区政府和老乡,都积极支持开展地学旅游活动。把地学旅游联盟基地建在北京市怀柔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欢迎大家到来共谋地学旅游事业的发展。

 

 全身心投入地学旅游  在融合上狠下苦功夫

 

杜一力(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说:地学旅游是一种知识性很强的旅游活动,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地学理论、原则,总结归纳出来了。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地学旅游正在含苞待放,一个地学旅游的春天正在向我们走来!

 

这次,把各位地学旅游发展专家请来,开个硏讨会,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旅游地学分会搞的规划,是一个很重要的工程,以此为抓手,讲究落地,把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地质学界的、地理学界的、产学研方方面面的力量整合在一起,齐心协力推动地学旅游的发展,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更多地和产业融合在一起。与产业融合很重要。要搞大尺度、有特色的内容。譬如,农耕地区的旅游与游牧地区的旅游是有区别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我们推进地学旅游,根在地学,在地质、地理。我们要把科学的道理,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和工具向游客讲解,深入浅出,游客喜欢。只有打动了游客,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要重视旅游规划的地学基础。把它们融合之后,有了基础,就可以使学科建设、地学旅游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现在地学旅游刚刚起步,下一步我们还要苦干、还要创新。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地学旅游活动中去,在融合上狠下苦功夫。莫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们要向陈安泽先生学习,向郭来喜先生学习,全身心投入地投入进去,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来,向祖国、向人民汇报。

 

主持人在硏讨会结束前的讲话:把青春奉献给地学旅游

 

郭来喜(主持人之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郭老在会上发出感慨。他回顾了自己几十年走过的历程,激动地说:作为科技界的老兵,深知我们这次聚会不容易。我高兴地看到,会议结果很好,达成了几个共识:

一、地学旅游是科普旅游。地学旅游是我们中国走向世界旅游大国的一项重要指标。把全民的科普旅游,作为民族素质提高的一项重要活动,大力开展起来,把地学旅游开展起来,是我们把青春奉献给地学旅游、奉献给中华民族振兴的具体表现。

 

二、让中国的地学科普精品走向世界。地学旅游要成为中国地学科普精品的代表。英国人李约瑟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明赞叹有加,专门著书向世界介绍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中列举的远远不止四大发明,像絲绸、瓷器、中医药、矿业等等,都有很辉煌的成就。我们要把地学旅游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让全球的朋友都以到中国参加地学旅游为荣。

 

三、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地学旅游中心。黄石市就是一个好地方。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带个头,把安徽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也拉进来。总之,选几个重点学校先行一步,做个榜样

 

四、在地学旅游发展规划中,能否把地球科学的内涵加以阐述,作为规划的一个部分。

 

陈安泽(主持人之一):今天这个“地学旅游发展专家硏讨会”开得很好,成果很丰硕。在硏讨会结束之前,我讲几点意见和想法,以便各位回去以后、行动起来有个依据。

 

一、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地学旅游的发展。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促进地学旅游十年发展纲要的尽快落实。

 

二、院士建议书递交宜早不宜迟。前不久,在黄石有20多位两院院士发出《关于地球科学科普践行的倡议书》,现在已经签名的院士达到了40多位。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尽快完善起来,抓紧向上反映

 

三、回去后,力争本单位的支持。今天参会的代表性广泛,大家意见都很一致:积极推动地学旅游的发展。我们不主张空谈,强调目标推动。特别是学校的同志们回去以后,要讲究落地,把培养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要把提高全民科学技术素质作为己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四、成立“地学旅游联盟”。今天在座的都是骨干力量;袐书处设在北京恩地公司,地址就在今天开会的地方: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西里二区17号商务楼三层。请唐长钟(北京恩地公司董事长)主抓,大家有什么事,可以先到此汇合。

 

五、抓紧宣传,大造舆论。我们要积极写文章、发表讲演,主动将“地学旅游”推向社会,主动迎接一个新的科技、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

 

六、人才培养要落实到学校。在座的许多学校代表都表态支持,有的还未来得及表态。希望各位回去后,带头把人才培养搞起来!等着大家的好消息。

 

各位代表:冬日阳光和煦,正在孕育的春天悄悄地向我们走来。让我们携手奋进,把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地学旅游事业!

 

责编:晓宇  三丰

 

 

 

 

相关资讯

  • 塔中学子 “绳”采飞扬

    城乡信息参考网:春光为序,向美而行。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响应“五项管理”政策,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体质健康水平...[详细]

  • 延续冬奥梦想 冰雪之花在校园绽放

    城乡信息参考网: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小海陀山脚下的“梦起源”滑冰馆,到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青年组)的赛场,来自北京延庆的18岁小伙何一鸣逐梦冰雪,他希望下一站是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详细]

  • 点燃运动激情 共赴冰雪之约

    城乡信息参考网:相约“十四冬”,魅力内蒙古。呼伦贝尔,一颗银装素裹的北疆草原明珠,“中国红”与“冰雪白”在这里交相辉映。2月17日晚8时,来自全国35个代表团的3000余名运动员齐聚于此,共赴冰雪之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