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波光粼粼,芦苇摇曳。田田荷叶间,时有白鹭惊起,直上青天。这里是豫东平原,却胜似江南。
河南民权县吴庄村,地处黄河故道。昔日,这里风沙肆虐,“旱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人多地少,盐碱地连片,500斤以上已算高产。全村644户人,贫困户一度接近一半。
借着脱贫攻坚的“春风”,今日吴庄已成“瓜果之乡”。
望着自己大棚里丰收的西红柿,村民吕清华紧锁几年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吕清华能干,早年外出打工每年总比同乡多拿回几千块钱。说起吕清华成了贫困户,村里人人叹气,“能人咋的?负担太重,扛不动。”
吕清华父、母重病缠身,两个孩子年幼。全家六口人指望他一个“劳力”。他无法外出,只能守着几亩薄田过活。日子一长,熬成了贫困户。从早到晚,吕清华的眉头都是个“川”字。
脱贫攻坚开始后,吴庄村立足本地实际,决定发展大棚蔬菜。2015年,身为贫困户的吕清华得到“第一年免租金”的扶持,承包了两座大棚。
“能人”再次显能耐。吕清华种植的西红柿、甜瓜大卖,两座棚净利润超过5万元。村里还为吕清华提供了网格化村管员的公益岗位,每月工资300元。2016年底,全家顺利脱贫,吕清华作为脱贫带头人,光荣入党。
“感谢党的好政策给了我全家翻身的机会。我明年准备再承包几座大棚,带领更多乡亲致富。有咱们共产党的领导,大伙儿的日子绝对越来越好。”吕清华说。
吴庄村靠近民权城区,建设“菜篮子”成为了脱贫首选。村支书王保平介绍,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80亩,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150座。有能力种植的贫困户,提供8000元到户资金,自己经营;没能力种植的贫困户,由合作社出租给种植户,贫困户年底分红不低于3500元。
“每个贫困户至少拥有一座棚,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 王保平说,年前大棚反季节蔬菜上市,单棚产量达3万多斤,棚均产值5万元。2016年全村已实现稳定脱贫。
大棚助致富,瓜果更飘香。当地政府结合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建设,借力民权县“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金字招牌,扶持村民发展集生态观光、休闲采摘、农耕体验为一体的旅游农业。通过贫困户入股、政府鼓励等方式,发展杂果观光采摘园500亩,成为吴庄村产业脱贫的后续支撑。
“来年你再来,这几百亩的园子里,苹果、梨、桃、杏,百花争艳,万果压枝。” 王保平说。
远处,微风拂过黄河故道,瓜果的香气伴着高飞的白鹭,越飞越远。
责编:长弓 实习生鲍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