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西 > 正文

绿色江西迈向新征程

时间:2017-10-22 | 作者:未知  | 来源:中国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946 次

    深秋时节,赣鄱大地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蓝天碧水、苍茫林海随处可见,自然、和谐之美令人陶醉。

 

    绿色,已然成为江西最动人的底色。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江西大地生动的实践,结出累累硕果。

 

    如今,江西又一次迈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10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简称《江西方案》),赋予江西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典型经验和成熟模式的重任,这既是中央对江西多年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江西的期望和鞭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历史任务,江西将持续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让更多的“江西智慧”在美丽中国开花结果。

 

    从江西“山江湖工程”到国家级试验区,凸显江西生态在全国的战略地位

 

    江西凭什么能担起国家生态文明综合改革试验田的重任?有两个非常充分的理由:一是 生态基础较好;二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这两条“评语”来之不易,是4600万江西人民持续几十年坚持和探索的结果。

 

    1983年,江西启动了被誉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典范的“山江湖工程”。600多名专家上山下湖,对鄱阳湖流域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体检”,并开出了一张由14个国家的专家共同论证的“药方”——把江西赣南山区、赣江流域和鄱阳湖区作为一个大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保护,开始“治湖、治江、治山、治穷”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与实践。

 

    “山江湖工程”,为江西成为全国“最绿省份”之一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开创了我国大流域治理实施“环境与发展”协调战略的先河。

 

    在新的历史时期,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试点示范在江西展开,饱含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也凸显了江西作为生态环境“优等生”在全国生态大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2014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正式批复《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我省成为首批5个全境列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省份之一;

 

    2016年8月,江西与福建、贵州一道,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囊括江西38个县(市、区),是从点上突破,开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探索之路;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则侧重以绿色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近年实施的一系列生态项目,有力地提升和巩固了我省的生态优势。

 

    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可见分量之重。从5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省份中,确定福建、江西、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提出针对不同实践基础、区域差异和发展阶段设立“试验区”,核心是通过制度创新,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再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试点示范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高,意味着江西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绿色发展接力赛不停步,赛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

 

    纵览赣鄱大地山江河湖,领略生态与经济的共生共荣,绿色发展理念在江西有着生动实践,并汇聚成三个字——“绿富美”。

 

    有数据为证: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全省接待游客6087.21万人次,旅游收入368.56亿元。天蓝、山绿、水清、空气甜,让生态旅游成为江西一张亮丽名片,充分体现了发展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场时间跨度长达30余年的绿色发展接力赛。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历届省委、省政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坚定不移地一届接着一届抓,一棒一棒往下传,得以让江西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绿色之路,接续铺展。回顾30多年江西走过的绿色发展之路,是认识在不断深化,战略在持续接力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把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江西敏锐地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较早树立起生态发展的理念并进行了积极探索,举世瞩目的“山江湖工程”在这个时候拉开大幕。

 

    进入新世纪以来,区域经济竞争你追我赶,作为欠发达省份,江西坚守“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2003年,省委、省政府掷地有声提出:“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准搞”,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更为江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根本指引,江西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绿色发展成为江西发展的战略核心内容。2016年11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将“走出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纳入了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描绘了我省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美好蓝图。加强顶层设计,生态立省的战略格局更加鲜明;厚植生态优势,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绿色动能愈发强劲,生态与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从“山江湖工程”到生态立省、绿色发展,再到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从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接力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江西追寻绿色发展的脉络,这是一条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探索之路。

 

    发挥首创精神,推进改革创新,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西经验”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中央赋予江西的重大使命,也是江西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 的历史担当。如何向中央交出一份亮丽的绿色答卷?唯有在制度创新的道路上先行快跑、大胆探索。

 

    政策、项目和资金……统统向贫困地区倾斜,把实现生态价值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让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摘掉“穷帽子”。《江西方案》印发不久,我省就在探索生态扶贫新模式上迈开大步,通过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推进环境综合治理等手段,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生态质量,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探索生态价值转换新模式,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得到更多的“绿色红利”。

 

    担负先行先试、改革探路的重任,省委、省政府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不负重托的使命感,扎实推进各项生态文明改革创新试验,初步形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四梁八柱”制度框架。

 

    全境流域生态补偿走在前列。2016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全境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成为全国生态补偿资金筹集力度最大的省份;“河长制”长效治水积极探路。区域和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体系,全面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上下游、左右岸“共治”已初显成效,全省地表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80%左右,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江西方案》已经明确了42项重点建设任务、38项重点制度成果清单。下一步,我省将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突出改革实践,注重基层改革经验总结,提炼改革创新有益做法,科学评估改革成效,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保护好生态环境是首要前提。我省将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从加强顶层设计与强化落地措施两方面发力,形成体系较为完善的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在定产权、立规矩、补短板、抓统筹、抓补偿等制度方面求突破。

 

    发挥绿色发展“指挥棒”作用,我省要建立全过程的生态文明绩效考评追责制度体系。今年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评价,明年在全国率先开展考核;全面取消GDP考核,重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扶贫攻坚等考核;2018年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

 

 

责编:三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