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延联合县政府的旧址。
大庄科乡老党员为宣誓的新党员佩戴党徽。
红色摄影志愿服务队为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送来特殊的党日礼物——冲印放大的照片。
游客在大庄科乡龙潭峡谷欣赏冬日美景。
北平即北京,北平以北,是指北至内蒙古、东至承德、西至张家口的广袤区域,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
前不久,大型文献纪录电影《北平以北》全国公映,讲述了1938年至1945年间,八路军三次挺进平北,以极大的牺牲与极艰苦的斗争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故事。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4000多名烈士的鲜血洒染在这块土地,牺牲时平均年龄仅22.5岁……其中,以白乙化、吴涛、王波等曾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青年学生投笔从戎成立的八路军中唯一的知识分子团——老十团为平北抗战的典型代表。
平北红色第一村纪念馆、昌延联合县政府旧址、沙塘沟反击战旧址、白龙潭抗日烈士纪念碑……延庆这片妫川大地的青山绿水间,众多革命遗址,星罗棋布。每年,几十万参观者前来瞻仰,重温红色理想。
而今硝烟散尽,英雄的精神仍在这里传承,让这片土地的青山绿水也熠熠生辉。
“平北红色第一村”
流传着“小白龙”传奇
大庄科乡是延庆生态最好的乡镇之一,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莲花山森林公园、明长城和龙潭峡谷等。127平方公里乡域全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包围,游客到这里可春观花开、夏听蝉声、秋品彩叶、冬赏冰雪。
莲花山主峰因酷似莲花而得名,除了防火期外,这里游客络绎不绝,都到这里欣赏自然美景,呼吸新鲜空气。最受徒步者欢迎的就是龙潭峡谷,两边悬崖耸立,中间泉水潺潺。而在峡谷尽头的水泉沟村是以烤羊为特色的民俗村,每年有数万游客,在此住宿、用餐。
作为平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延庆“后七村”就位于大庄科乡。
“后七村”并不是一个村子的名字,它包括延庆区大庄科乡西部的沙塘沟、霹破石、里长沟、董家沟、景而沟、铁炉、慈母川等7个村子,因处于昌平北山和延庆南山一带,故名。
如今,在沙塘沟村建立的“平北红色第一村”纪念馆里,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团长、人称“小白龙”的白乙化和其他抗日英雄的照片在展板上陈列,与八路军曾用过的武器弹药、生活用品一道讲述着那段激昂壮烈的历史。1938年12月,沙塘沟村建立了平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40年1月,平北工委在沙塘沟建起了百余人的游击队。当时沙塘沟共有20多户100多口人,青壮男女全部投入了抗日斗争中。
日寇惊呼“延安触角伸向满洲”。1940年5月,3000多伪满部队及日军将沙塘沟三面包围。激烈的战斗从上午持续到晚上,最终八路军以少胜多毙敌数百,跳出包围圈迅速东进,安全转移,史称“沙塘沟大捷”,白乙化“小白龙”的称号也由此传开。
除了这些红色旅游,后七村之一的慈母川村还以慈孝文化著称,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走进慈母川村,处处都透着浓厚的慈孝文化氛围。最有特色的慈孝餐,令游客回味无穷。
昌延县政府旧址
寻找红色印迹
同样以抗战闻名的,还有距离沙塘沟村约5公里的霹破石村。霹破石村现在还保留着昌延联合县政府的旧址。这是建立平北根据地后成立的第一个联合县政府。数百平方米的院落中有几间砖木搭建的平房,会议室、民政科、财粮科、财政科等一应俱全。影片中第一批农村党员秘密入党,就是在财粮科取景。
如今,这里已成为大庄科红色旅游的必到景点。桌椅板凳、农具炊具、斑驳墙面上的红色歌谣和标语……让人们依稀可以窥见当年八路军抗日工作的繁忙。
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八路军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放下扫帚就挑水、大爷大娘不离嘴”是百姓对战士们的印象。
“平北红色第一村”纪念馆馆长胡永旺的爷爷胡殿鳌正是平北首个农村党支部秘密发展的6名党员之一。他听爷爷讲,为支持八路军打仗,妇女们躲在山坳里给八路军做军鞋军衣,没有布就拆了自家被子;打仗时,民兵抬担架,然后把伤员藏在山洞里悉心看护……平北军民,同仇敌忾,坚持抗战,为后人的和平生活带来了光明。
开放式体验
打开红色宝库
青山留名史,烽火淬英豪。据不完全统计,仅延庆区大庄科乡在抗战期间牺牲的烈士就达100多人。
如何打开身边的红色宝库,让历史遗迹熠熠生辉?除了保护修缮红色遗址、挖掘整理红色故事,近年来延庆还着力打造开放式红色体验基地,让广大党员群众在体验中感受革命的精神力量。
一是走行军路线:围绕“红色后七村”,设计4条徒步行军线路。二是看红色展陈:组织参观沙塘沟村平北红色第一村纪念馆,回顾中国共产党在平北的建立发展历史。三是吃行军野餐:吃土豆、红薯、窝窝头等红色体验餐,体验艰苦生活。四是听红色故事:聆听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战,感悟丰功伟绩。
延庆团区委权益部部长贺雪说:“人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她也注定将失去未来!看到孩子们宣誓时的庄严、体验时的感动,我深刻感受到,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接过先辈的重托;牢记使命,才能扛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
来源:人民网
责编: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