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区李集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村子叫吕庄,村民多为吕姓。村中有一座古墓,传说是岳飞与金兀术郾城大战时,战死于此地的金兀术太子乌鸦的墓冢,所以吕庄又称太子墓吕。因史料缺乏,墓主人的真实身份如今尚难考证,但宋朝名将岳飞在此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故事在此流传千年。
日前,记者驱车前往吕庄村,追寻那段金戈铁马的历史。
历经风雨,墓主身份成谜
进村主路上,一座三间四柱的牌坊高高挺立,上书“太子墓吕欢迎您”,迎接四方游客。
沿村路而行,记者感受到吕庄村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得知记者来村中采访,村民们都说天气太热,纷纷邀请记者到家中喝口水,凉快凉快。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位于村中的太子墓。墓冢四周经过简单修葺,高高的封土上长满植物,郁郁葱葱。
据资料记载,太子墓经历近千年风雨侵蚀,新中国成立前仍保留着很大规模,墓冢高8米,显示出墓主人高贵的身份。“文革”期间,太子墓遭到破坏,高度减少了三分之二,成为现在约3米高的样子。
千百年来,关于太子墓的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记述着“国破山河在”的峥嵘岁月,一位爱国将领的卓著功勋。
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兵大举南下侵宋。岳飞率军抗金,两军大战于郾城(今郾城黑龙潭附近),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郾城大捷。传说,金兀术之子“乌鸦”太子毙命沙场,金兀术携太子尸体向东北方向撤退,行至郾城吕庄村时,将太子安葬于此,这就是太子墓的来历。
83岁的村民吕成栓老人告诉记者:“小时候听大人说,这个墓被南蛮子盗过,里面有很多金碗、金马驹,都被盗走了。”而在53岁的村民吕文府记忆中,太子墓原先并不是如今的样子,他说:“太子墓原先很大,我们小时候在上面玩捉迷藏,还有学生在上面跑操。”
而据专家考证,金兀术其实并没有一个叫乌鸦的儿子,所以墓主人是乌鸦太子的说法也就不足为信了。墓主人可能是金兀术的一位副将,是他的干儿子或者女婿,民间传说便称其为太子了。墓主人身份的不确定更给太子墓增添了一份神秘,等待着后人去拨开历史迷雾。
在吕庄村,就连路名都颇具宋朝元素:岳飞路、包公路、宋城大道等,走在期间,仿佛时光回到了千年前的大宋王朝。在错落分布的“八景”中,与太子墓关系最为密切的就要数磕脚台了。磕脚台位于太子墓东北200米,占地100平方米,传说是金兵修建太子墓时,倒去鞋内的土堆积而成。“文革”时,村民挖磕脚台上的土时,发现台下有砖圈的墓门,由此推断,磕脚台实际上也是一座古代大墓。
“八景”中的点将台与太子墓同一时期。传说岳飞大战金兀术时在此阅兵遣将,号令千军。如今的点将台长16米,宽12米,高8米,是在原点将台遗址上修建而成。村民们将它古为今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舞台,继续上演着荡气回肠的故事。
此外,吕氏祠堂、百年古屋等景点也是游客们的必到之处。吕氏祠堂占地约1000平方米,由门楼、庭院和宗堂组成。宗堂内设牌位、祭祀用品等。位于祠前左边的门楼两侧雕刻精湛,栩栩如生,保留着建筑的原始风貌。百年古屋为乾隆年间所建,主房三间,配房一间,墙砖雕刻精美,廊柱木质支撑。不过,呈现在记者眼前的百年古屋却显得很破败,院子里种满蔬菜,屋子里堆满了杂物,蛛网横挂,看得出鲜有人打理。当地村民说,这房子以前还有人居住,现在荒废了,看着怪心疼的,希望能够得到保护。
闻名遐迩,制秤历史悠久
与百年古屋一样逐渐荒废的,还有吕庄村曾经闻名遐迩的一项手艺——制秤。在百年古屋的简介牌上写着:“吕庄村民吕登营先祖因制秤工艺精湛,便买下这所宅院,在此传授制秤手艺。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座百年古屋便成了历史的记忆。”
吕庄村的制秤历史由来已久,明末,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全国各地从事制秤和销秤行业。直到今天,许多村民还熟练地掌握这门手艺。
63岁的项秋菊是吕庄村的媳妇,她的丈夫名叫吕西圈。在项秋菊的记忆中,她年轻的时候,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制秤。“那时候做生意都要用秤,村里人制出的秤拿去驻马店、周口等地卖,很畅销。”说着,项秋菊向记者展示一杆她家自制的秤,“制秤的工序包括刮秤杆、包秤头、镶刀子等,操作熟练之后并不困难,一上午就能做出好几杆来。”
一杆好秤,不但计量精确,而且经久耐用,就像吕庄村人的品格一样,实实在在。凭着精湛的工艺,吕庄村的秤广销全国各地,很受欢迎。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电子秤逐渐取代了木杆秤,吕庄村人的手艺也渐渐没有了用武之地,只有那座百年古屋还在倾诉着当年的辉煌。
2016年3月,村民们在村里建起了一座“称心如意亭”,取“秤”的谐音来纪念村子里那段制秤的历史。从千年太子墓,到百年古屋,再到如今的称心如意亭,吕庄村从未遗忘自己的历史。村民们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着历史,继承着传统,开创着美好的未来。
责编: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