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深刻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逻辑

时间:2020-05-03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976 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教育任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工作要求。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学习贯彻中央《意见》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理论逻辑: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重要内容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形态,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劳动发展史。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分开来。劳动不仅发展着世界,还创造了人类,促进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恩格斯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阶段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指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马克思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十分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认为保护和教育劳动者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强调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由此可知,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育观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共产党章程》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在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行动目标等内容中,突出了劳动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先后就中国梦、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教育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新境界。

 

历史逻辑:劳动教育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

 

我国劳动教育源远流长,历来有着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指从事农业劳动;即读书、学习,耕读传家体现了我国古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简单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经历了一个确立、调整、完善的发展历程。1949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把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一并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还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们党实现对社会主义教育的全面领导,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基本原则写入党的教育方针。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劳动教育,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要求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方针也在调整中完善。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后新时期教育方针不断发展完善,更加注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均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在德智体的基础上增加了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教育服务功能也发生了新变化,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赋予劳动教育新的使命和内涵。2018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并在阐释教育目标时首次完整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突显了劳动教育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回归初心、回归育人。

 

实践逻辑:劳动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要途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时代新人之,在于新时代青少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使命,这对青少年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诚然,劳动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还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贯穿于并作用于其他四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基础课。新时代是劳动者的时代、奋斗者的时代。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

 

没有劳动教育的教育,是不全面、不完整、不成功的教育。虽然我国在劳动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以前劳动教育主要作为德育、智育的一个途径,不具有与其他四育并行的独立地位,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仍未根本性扭转。从家庭看,个别家长较少让孩子做家务事,间接导致个别孩子轻视劳动。从社会看,个别人的劳动观念出现偏差,重学历、轻技能。从学校看,有的学校追求分数至上,劳动教育被边缘化,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意见》切中时弊、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劳动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凸显了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把劳动教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必将开启新时代劳动教育新篇章。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以促全。培养时代新人,必须把劳动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完善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以劳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协同育人,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我们要以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系统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使劳动成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最鲜亮的底色,努力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责编:祝海洋    王睿

 

 

相关资讯

  • 农业农村部:抓实抓好深化农村改革和乡村文化建设各项工作

    城乡信息参考网: 11月4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和在中央政治......[详细]

  • 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调研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安庆市、合肥市先后考察了桐城市六尺巷和合肥滨湖科学城,了解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详细]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独特优势

    城乡信息参考网: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70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