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 > 正文

十九届四中全会--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时间:2020-05-06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1064 次

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公报指出来,坚持完善同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在报告里提出七个方面,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针对这七方面,提出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在这七个方面都具有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与城市相比,农村不充分不平衡的特点更加突出,特别是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方面,城乡之间差距更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最需要帮助的人在农村,而农村真正贫困的是那些有残疾,没有劳动能力的群体,这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以教育为例,坚持和完善城乡统筹的民生保障制度,包括解决教育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019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2035年主要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职业教育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终身教育在这次公报里特别强调和凸显,把终身教育与高质量就业放在一起,是因为高质量的就业本身就包含了就业者与岗位如何匹配的问题。但是从农村角度来讲,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就业保障、农村劳动力素质,都和这种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从另外一个方面,病有所医,对农村的问题更大。据相关专家统计,我国目前农村村医不到100万人,相对于农村现在有人口而言,看病难并没有解决。

 

因此从本质上说,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所以我们应该牢牢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健全基本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从而使得人民获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使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的充实、更有保障,也更可持续。

 

来源:互联网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

  • 实现有原则高度的文明实践

    城乡信息参考网: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蕴含着文明的自觉,彰显着当代中国的文明立场与文明主张。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文明是实践的......[详细]

  • 创建清廉“小单元”构筑文化“大阵地”

    城乡信息参考网:新兴铸管武安本级纪委利用廉洁视频、廉洁刊物、小廉说纪等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载体,传播廉洁理念,多种形式丰富廉洁文化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助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取得实......[详细]

  • 全面提升立德树人水平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在阐明时代背景、现实问题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大思政课”建设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