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发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李庆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李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就包括“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直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主动适应国内基础条件和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决策,也是善于发挥制度优势,稳定繁荣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战略部署。
一、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当今世界,面对大疫当前、危中有机的复杂形势,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仍是长期趋势。我们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发挥制度优势,迎难而上,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世界经济格局促使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虽然仍是时代主题,但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国际环境多变性与未知性明显增强。同时,国内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囿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导致的结构性障碍和体制性问题周期循环、相互交织,国内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有力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必须加强制度引领,加大创新对发展的驱动作用。
我国经济有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强大信心。我国工业体系完整,生产能力强大,配套能力完善,多方优势形成发展合力,夯实了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基础。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这一片“大海”宣示了前景光明的强大信心,彰显了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底气和定力。
此外,完整的内需体系正形成更多新增长极。新发展格局通过畅通国内循环,以形成更多新增长极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当前,国内大循环立足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和经济韧性,以国民经济循环顺畅、国内分工不断深化、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为内生动力,构建完整需求体系。国际大循环以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为基础,各经济体在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竞争合作。坚持制度引领,吸收优质资源,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基础,也有利于更深入推进国际循环有序运转。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制度完善
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是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实践。我国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更高起点,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更高目标,通过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更高层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坚持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方向,要把打基础、利长远与扩内需、保增长有机结合,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持续性。当前,全球生产和消费遭受疫情全面冲击,扩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的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全社会创造力的激发和市场活力的提升,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对推动要素市场制度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意义重大。
提高供需适配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供需适配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双循环格局的形成实质是内外循环相互促进、增长动力彼此协调的过程。在需求层面,中国立足自身经济超大规模性和消费市场多层性的突出优势,挖掘市场需求,扩大需求规模、提高需求质量,减轻国际大循环动荡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在供给层面,破除机制性和技术性障碍,解决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形成并维持需求引导供给、供给刺激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为“六保”工作之一,既是应对国际链条断裂风险上升的必然之举,也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考虑。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以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支撑,掌握主导权和控制权,推动融合发展,提升双循环的速度和效率,确保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强创新驱动、突破核心技术,培养创新人才以及基础创新能力,将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我国制度优势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有力彰显。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促进了制度体系的完善,保障了制度优势的发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三、制度优势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关键在于有效发挥制度优势。我国要灵活运用制度成果,多措并举,激发活力,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同时在国际合作中培育新兴竞争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为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保障正确方向。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长期性、全局性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谋划、整体安排、统筹推进以及多方发力。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才能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做到从全国一盘棋的高度统筹各地,把新发展格局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中来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要充分运用辩证思维,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可释潜力足、结构韧性强、回转余地大、政策工具多等优势,主动适应国内外环境,在危机中把握新发展机会,在变局中开拓新发展局面,积极部署深层次变革,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为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厚植市场优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基本利益的谋划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中等收入群体,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客观上提供了强大消费市场优势。内需体系规模效应的发挥,核心在于保持我国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加大就业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打通制约内需体系潜力发挥的堵点,解决好人民消费信心问题,继而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同时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
举国体制,为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提供创新动能。创新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动力源泉。中国具有世界最完备制造业门类和配套体系,但由于基础核心领域研究有限,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客观限制了创新效益的发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的取得足以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动员组织能力、协同贯彻能力、统筹执行能力,既能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又能够为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中国的发展虽然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打造新发展格局中谋求胜利,必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树立必胜信念,知难而进,葆有久久为功的韧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责编:王楠 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