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 > 正文

不守公德,哪来共享经济

时间:2016-08-24 | 作者:未知  |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 点击: 1079 次


 共享经济不仅是在构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且还在根本性地重新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的浪潮席卷而来,共享经济在潜移默化间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经济模式被寄予了社会财富增长的希望。


  风来了,但风口之上刮起机遇的时候,问题也会飘浮。比如,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出现了分享出行的“摩拜单车”网络线下服务,只要下载一个APP,就能通过GPS定位找到身边最近的那辆“摩拜单车”,然后扫一下车上的二维码,花1元钱可以骑行半个小时,用完之后只要放在街头,会有下一个用户通过APP来寻找、使用。但是在受到热捧的时候,“摩拜单车”也遭遇了一些尴尬事:有的用户把自行车放到了自家的小区过道里,有的锁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有的放到人迹罕至的草丛中,故意让下一个用户找不到以方便自己上下班时继续骑,还有的更恶劣,直接破坏二维码让别人无码可扫,甚至有的车已经被运到了昆山花桥,很有可能是被偷盗了……


这让盯着共享经济风口的许多人一时茫然——如果参与共享经济的个体这般自私,那么社会整体就共享不到有价值的东西,共享经济的模式也会无法继续下去。这是共享经济模式的错,还是共享经济只负责解决经济的问题,而不解决共享时的麻烦?


共享经济虽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但共享并不新鲜。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对于共享并不陌生。笔者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稻谷成熟的农忙时节,各家各户相互搭手,今天你家明天我家,收割的效率大幅提高,这就是劳动力分享。受限于条件不足,分享以前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不可能成为一种经济形态。如今,技术革新让信息对称,盘活了闲置资源,使得共享具备了成为经济形态的条件。


    但是,即便成了一种经济形态,共享的本质不能丢失。说到底,过去熟人间的共享是基于礼尚往来的人情,产生人情的基础则是相互信任。而这种彼此的信任放置在社会层面,便是以信用体系为核心的社会公德,比如利人利己的公德、遵守规则与秩序的公德。


    因为社会公德的存在,且能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引,于是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关系便建立了,共享才能冲破各种壁垒,冲破现实中的垄断,冲破人们脑海中的禁区,成为社会各方自觉规范的商业行为,成为陌生个体之间无芥蒂之心的经济行为。


    我们可以搭陌生人的车,可以请陌生人住到家里,可以去陌生人家里吃饭……我们开始相信形形色色的陌生人,邀请他们进入自己的生活。从这个角度而言,共享经济不仅是在构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且还在根本性地重新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我们多数时候只看到了它作为经济形态的一面,却忽略了它作为人际关系重构属性的基础,即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石——信任、规则与秩序。


   人类有分享的需要,互联网又让分享变得轻松高效。当共享经济被社会与资本追捧,且不断复制到各行各业时,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当我们追逐新的社会发展机遇时,是否回头留意过社会发展的基石牢固与否,社会公德之上的规则与秩序是否还在良性运转?如果没有共同遵守的公德,哪来共享的经济?

    光明网、新闻随笔

责编:张峰

相关资讯

  • 以精准思维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有效性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传播有分众化、差异化的特点,做好网上正面宣传,不能搞广谱适用、大水漫灌那一套,不能‘一招鲜,吃遍天’,靠一个腔调、一种风格包打天下。”将精准思维运用到党的创新理......[详细]

  • 把罗城打造成广西党校廉洁文化研究基地的思考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他在党的二十大又......[详细]

  •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城乡信息参考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力度,通过资金、土地和人才等方面的扶持,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成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关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