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运力保障和运价监管力度 强化保供稳价
权威部门密集发声 多重政策护航稳外贸
“集装箱月产能已经提高到50万标箱,5月份我国主要港口的空箱短缺量已经降到1.3%,逐步有所缓解。”6月2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外贸物流成了关注热点之一。事实上,物流紧张、运费上涨等一直是近期外贸企业面临的难题,也是相关部门工作的着力点。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仅仅两天,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多个权威部门接连发声,从加强跨国物流合作,加大运力保障、运价监管,强化保供稳价,稳定汇率等方面集中发力,酝酿更多支持政策,助力外贸企业发展,推动我国外贸稳中提质。
各方积极应对 缓解外贸企业压力
“2300万标箱的运力,现在除了1%左右船舶在修理外,全部投入到海运当中,甚至有一些非集装箱船都来承运集装箱。”在2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介绍。
同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广东省正在采取有力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畅通国际物流工作,尽最大努力解决船舶压港问题。24日零时起,深圳盐田港整体操作全面恢复。
记者在盐田港现场看到,中、西港区20个泊位均有靠船,所有操作岸吊已全开。
而这些只是各方为进出口企业纾困解难的缩影。去年以来,国际物流紧张成为外贸企业头疼的问题。“一些实力相对弱的客户不能承受由此带来的成本压力,货物运不出去,堆积在仓库里,增加了库存和周转周期。”盛威国际控股(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王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今年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很多,但利润端却不是很乐观。”宁波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坦言,运费、原材料价格上涨挤压盈利空间。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行业发展部总监高士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这些因素对外贸企业,尤其一些原材料占成本比重较高的行业,如家电、低压电器、机械、工具等影响比较大。运输问题则增加了库存成本,滞期费、压柜费、过夜费等合计起来成为不小的负担。
破解这些难题需多方发力。在通关便利等方面,近期海关总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推出18条政策措施,从优流程、降成本、压时间、提效率等方面,着力解决当前市场主体关切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一些举措初见成效。记者在南京海关了解到,该海关推出洋山—太仓港“联动接卸、视同一港”监管新模式,实现集装箱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有效提升通关效率。
在广西北部湾港,通过科学合理组织生产,统筹协调三港区生产资源,有效缓解了远洋航线舱位紧张局面。1月至5月,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9.5%。
中国钦州外轮代理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李锦华介绍,客户已经在充分发挥国内发达的交通体系灵活选择出货点。“西南片区客户原来可能更多走钦州港,现在也会走广州港或者上海港,相当于内部做一个资源优化和调配。”
多部门密集部署
稳外贸迎政策加力
值得注意的是,稳外贸还将迎来更多政策利好。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措施,推动外贸升级,培育竞争新优势。会议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跨国物流等领域国际合作。
部委层面也开展多重部署。24日,高峰表示,商务部会同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推动金融机构持续优化汇率避险产品服务,积极推广《外经贸企业汇率避险业务手册》,为企业避险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他还明确,将持续关注汇率波动相关情况,帮助外贸企业积极应对。
此前,高峰在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最近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外贸外资平台对7500家外贸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机构采取措施,比如推动进口多元化,构建稳定的大宗商品贸易渠道等。下一步,还将进一步优化完善贸易政策工具箱,助力外贸企业降成本、拓市场。
交通运输部明确,将会同商务部等部门继续落实好稳外贸相关措施,引导国际班轮公司持续加大中国大陆出口航线运力供给,同时提高集装箱的周转效率,指导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确保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价格方面,将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海运口岸收费监管,依法查处违规收费。
海关总署此前表示,下一步,将针对企业多样化诉求,在口岸协同治理、关企深度合作、跨部门数据共享等方面补齐“短板”。
商协会也在积极采取措施。高士旺表示,在商务部支持下,各进出口商会与船东协会、中海远控加强了沟通协作,正在为外贸企业寻求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抓住发展契机 加速推进转型升级
对于我国外贸所面临的形势,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认为,近期以来外需回暖、订单回流带动了我国出口增长,而汇率、通胀、海运、芯片供给和人工费用上涨等短期不利因素叠加,增加了出口企业成本。“但这些扰动因素总体上是外生的、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他对记者说。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外贸企业既需应对不少挑战,也面临较大机会,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兼而有之。
在庞超然看来,相关部门和外贸企业要抓住契机,在国内生产能力不断转型升级过程中,加快推动迈向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进程,不断增强外贸竞争力。
庞超然建议,从政策端,各部门仍要高度关注形势变化,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做好预判预警,为外贸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稳定政策支持;企业要加速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议价能力,促短单变长单,防范价格变化对利润影响。
刘兴国认为,在政府部门采取适当举措的同时,企业也应主动作为,抓住机会加快发展:一是加强成本管理,最大化消化成本上涨压力;二是科学谨慎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创新工具,部分消除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三是加快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以优质产品增强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议价能力。
事实上,外贸企业已经在积极行动。王磊说,总体上今年出口市场呈扩张态势,公司正在进一步扩大产能,加大供应链整合力度。“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公司将提高产品竞争力,拓展更多国际市场,作为下半年的重要任务。”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编:黎旭 王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