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题:跳广场舞的“大龄北漂”
1949年出生的肖姐曾是一名土建工程师,60岁退休之后,就随儿子来到北京天通苑,正式开始了“北漂”生活。
北京地铁5号线的尽头,一直向北延伸到天通苑。在这个号称“亚洲最大”的居住区里,汇聚了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的逐梦青年。经年累月奋斗的同时,不少人在这里结婚生子安了家。远离故乡、工作繁忙,很多人选择将父母接到身边,以便互相照顾。
于是,每天早高峰短暂的车水马龙后,年轻的人们被各种交通工具输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社区里留下的,则是不在少数的“大龄北漂”。
像所有游子一样,脱离了熟悉的圈子和生活习惯,新鲜感过后,孤单、无聊、无所适从也如潮水般涌向了这些被困在大城市的老年人。
“到这里之后,我觉得每天无所事事。我有个浙江老乡,一个人在北京时常哭,站在阳台上看南方,觉得离自己的家人那么远,挺孤单的。后来我想着组织大家一起跳跳广场舞也挺好的。”就这样,天生热心闲不住的肖姐组建起了一支名为“流星雨”的舞蹈队。“‘北漂’像流星雨一样,下了一阵就走了。好多人都是来(帮忙)带孩子,来来去去地跟亲家轮换,孩子大了他们又回家了。”肖姐解释道。
这些“北漂”老人,退休生活被舒适安逸的乡土和高速运转的城市割裂,社交需求和情感表达都会遇到阻碍。而广场舞作为群体运动,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组建舞蹈队的过程中,肖姐和她的邻居们不知不觉地成了姐妹。一个队员生病,大家轮班照看;一个队员郁闷,大家一起开解。“我们队里有个队员,搬去苏州街住了,每天坐两个小时公交来和大家跳舞。还有一个队员爱打麻将,她女儿实在拿她没办法,加入舞蹈队之后,她把麻将也戒掉了。”
与此同时,舞蹈队的工作似乎也让这位老建筑师找到了新事业。新来的队员没有舞蹈基础,她就自掏腰包,先后买了两个摄像机,看着录像一帧一帧排队形、抠动作;为了让作品有更好的呈现,她还自学了视频剪辑。“我先生到书店里面去买会声会影(视频剪辑软件)的书,买过来以后他先学习,然后教我。现在会声会影、抠图抠像这些,我们已经非常拿手了。”
前一阵子,她为了给舞队做宣传还玩起了抖音。接触广场舞这些年,肖姐拍过微电影,上过央视网络春晚,还曾随队出国表演。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老年人离开舒适圈,开启新生活。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如何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肖姐和她的“北漂”姐妹们或许提供了一种答案。
谈及未来,肖姐粲然一笑:“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候受了些苦,赶上的事情也很多,所以一定要抓住现在这老年生活的尾巴,一定要好好地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来源:新华社
责编:张晓伍 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