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看大病要到市里的大医院排队,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大手术,还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得益于区域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江南区吴圩镇多数居民切身感受到就医便利化。
全市年中工作会议暨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推进大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健康作为群众生活的基础,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探索医联体组建,促进医疗机构跨行政隶属关系纵向联合,优化配置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着力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
县乡医疗一体化 破解群众“看病难”
今年7月的一天,上林县人民医院的儿科医生照常来到上林县妇幼保健院坐诊,许多家长慕名而来求医。“县医院病人多,看病排队时间长,现在县医院的儿科专家在县妇幼保健院坐诊,来这里看病方便多了。”抱着孩子来看病的上林县居民李世娇说。
以往,上林县妇幼保健院和上林县中医医院两家专科医院的接诊量一直不大,居民们多选择到综合性强的上林县人民医院就诊。2016年,上林县在县乡一体化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把县妇幼保健院和县中医医院纳入以县人民医院牵头的医联体建设范围,根据县级三家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专科特点等,进一步完善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县域内会诊制度,使县级三家公立医院得到均衡发展,县域内就诊率逐年提高。
对于乡镇卫生院,上林县坚持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医院及乡镇卫生院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卫生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不变、收费标准不变,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成立医院内部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落实一体化管理方案、完善制度建设等重大事项,形成了“专家管专业”的良性改革机制。同时,上林县坚持人员、业务、财务统一管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统一由医院内部管理委员会统筹调配使用;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业务由医院内部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医院内部管理委员会对县乡两级财务统一管理。在做好“三不变”与“三统一”的同时,上林县探索设备人才“双下沉”,让县乡医疗联成一体。
通过改革,上林县各乡镇卫生院成为县人民医院的“分院”,变成“一家人”,县医院从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对卫生院进行全方位帮扶,卫生院的人员、业务和财务由县医院统一管理、调配,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盘活。而通过人员流动、业务培训、技术下沉,农村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横向上,我们实行三家公立医院之间的小综合大专科的合作协作关系,纵向实行三家公立医院与所有乡镇卫生院之间的病人和医生的双向流动。”上林县卫计局局长蓝文荣说道。一体化改革后,上林县各级医疗机构实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大大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目前,在全市的县域范围内,21家县级公立医院、99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开展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实现全覆盖。
加快医联体组建 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截至2017年底,我市各级各类医联体组建完成,在全市范围内,实现7家市三级公立医院全部牵头组建医联体,6家市二级公立医院、21家县级公立医院和17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市三级公立医院帮扶指导。
上个月一天的9时许,吴圩镇中心卫生院手术室开始进行一台甲状腺手术。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专家与当地卫生院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配合,大约用了1个小时完成手术。
参与手术的吴圩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廖添林坦言,这类二级手术其实难度并不大,但是在该院已很久没有开展,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患者对卫生院的条件和技术有所顾虑,大部分会到市里的医院做,久而久之,卫生院的医生也越来越手生,不敢接这类手术。今年5月,自从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下来坐诊后,这种现象有了很大改观。“以前我们出去学习基本都是观摩为主,不能亲自动手体验,现在二医院的专家手把手地教,帮助基层医疗人员提升诊疗能力。”
今年5月,市第二人民医院与吴圩镇中心卫生院签订了紧密型区域医疗联合体协议,市二医院选派6名优秀业务骨干到吴圩镇中心卫生院驻点开展全面帮扶工作,全面带动该卫生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卫生院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驻点团队将日常门诊中发现的、无法在基层解决的病例及时与本院沟通转诊。
通过医联体的建设,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得到落实,群众对乡镇卫生院的信任度提高,看病不再舍近求远。今年上半年,吴圩镇中心卫生院门急诊就诊人数同比增长22.7%,住院人数同比增长24.2%,手术量同比增长60%。
7月,我市印发实施《南宁市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市卫生计生委将根据文件要求,重点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各级政府办医及监管职责,落实相关激励政策。在县域内全面推广上林模式,努力实现紧密型县域医联体全覆盖,在城区范围内重点推进两大医疗集团建设,进一步完成市县医联体、专科联盟及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其他模式的医联体建设任务。
责编:李桐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