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养老产业发展、农业现代化、财政货币政策、中国式现代化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金李:面向现实需求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指出,当前我国养老需求巨大、层次丰富,但养老产业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居民实际养老需求,需要大力发展养老产业,进而释放产业发展潜力的良性循环。提升社会提供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总量,以更好匹配总供给和总需求,推动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方面。而发展养老产业,一方面需要政府和市场同向发力,通过制定顶层设计,把养老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全方位促进养老行业长期健康有序发展;同时,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对不同市场进行分级管理,全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在鼓励国企进入的同时,要保护民营养老机构,提供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提升社会信任感,激励更多长期社会资金进入,实现养老产业发展存量资金盘活、新增投资发展、资金结构优化。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杜志雄:在“大国小农”基础上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杜志雄指出,小农户是农业现代化的底色,也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不可忽视的现实基础。当前在“大国小农”基础上推进农业现代化,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通过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稳产保供能力。二是通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多元化适度规模经营实现机制,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经营体系,提升规范发展水平,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三是通过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把握好现阶段农业科技革命的主攻方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四通过实现农业的生产模式和产品以及服务功能转换,提升农业价值、实现创意发展,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摘编自《学习时报》
【刘尚希:进一步完善体制基础,为财政货币政策增实效】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尚希指出,要推进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来支持经济复苏,首先要看当前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如何。当前经济的核心问题还是预期转弱,尚未实现根本扭转。政府要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才能实现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同时必须让市场真正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国有、民营经济要有动力,形成新发展格局,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改革各个方面的体制机制。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可以针对财政货币政策的体制基础发力,进一步完善财政货币政策的体制基础,从而进一步疏通财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解决好现存的体制基础问题,需要推进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这是激活现代经济核心的关键之举。总之,体制基础问题的解决,必须和现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就政策论政策,更不能用短期政策替代制度安排。
摘编自《北京日报》
【谢迪斌: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放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认识和推进,能够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意义。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证成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比较优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所取得的成绩,证明了不通过西方“教师爷”提供的现代化道路和方案,也是可以成功推进国家现代化的,甚至可以取得更大的现代化成就。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中国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与理论解决复杂问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理论优势和制度优势不断彰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方法加以借鉴运用。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责编:李睿 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