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抢抓“互联网+”新机遇,结合产业优势和特色,培育扶持了一批发展后劲足、前景广的电商平台,支撑起了电商发展新高地。在过去不久的“双11”,甘肃省借势发力,“天猫双11购物节”当天甘肃交易额达到了13.38亿元,比去年增长了31%;“11·11京东全球好物节”消费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1%,在全国省份中位居前列。但不容置疑的是,在发展势头良好的背后,存在交易多而收入少的现象,改变我省电商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优质资源整合不够、电商的网络意识和电商素养不高等问题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文洁 刘秀芝
陇原土特产“飞入”全国百姓家
前不久,家住新疆乌鲁木齐的小屈从网店买了两盒甘南蕨麻。“周三早上网上下单,晚上物流信息显示已从兰州发货,周五中午已经拿到货了。包装很好,物品也比较干净,大小均匀。”小屈说。如今,兰州的百合、岷县的当归、陇南的花椒、会宁的小杂粮……这些甘肃土特产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走向大江南北,进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甘肃省首家电商示范企业,陇萃堂着眼于地方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与淘宝、京东、1号店等大型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线上销售额连创新高。2017年1至11月份,线上销售额达到了5000万元,其中天猫旗舰店销售额达到了2800万元左右,成为主要的发力点。从物品销量来看,滋补药材的销量占到了销售总额的70%至80%之间。今年的“双11”,陇萃堂当日销售额15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0万元。“滋补养生类药材、保健品的市场需求很大,客户群体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等大城市。原材料的提取我们是以订单形式与种植农户签订产量包销协议,这样既能保证货源和产品品质,又能为种植户打开销路,增加收入。”陇萃堂电商部副经理郑天鹤介绍说。
陇萃堂的发展是陇上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以地方特色经济为基础,结合地方产业和资源优势,通过网络平台将现有资源进一步整合,实现线上线下产业融合。线上营销、线下成交,或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营销模式进一步发展。
我省是农业大省,特色农产品优势明显,中药材、百合、玫瑰、枸杞、大枣、花椒、油橄榄等产品市场需求很大。目前我省电商服务平台,近80%主打农产品销售,其交易额占全省电商总交易额的65%。根据亿邦动力研究院大数据监测平台电商产业云图测算,2017年1至8月甘肃累计实物网上零售交易额达48.08亿元,全国排名第27位。
农民“触网”走上脱贫致富路
11月,位于河西走廊的武威已步入寒冬,黄羊川镇农民李小虎家的温室大棚却温暖如春,硕果累累。今年27岁的李小虎2016年从深圳回到家乡做起了电商生意,在网上卖自家种植的人参果,附带家乡的红提葡萄、手工拉面、小杂粮等土特产。“农产品最怕没销路、没市场,原来消息闭塞,只能等商贩来收购,很被动,价格也压得很低。现在不一样了,只要果子品质好,不愁没销路。我们家现在有两座温棚,一座温棚大概一年收入2万到3万元,再加上其他农产品的销售,一年下来总收入是前些年的两倍。”初尝创业甜头的李小虎兴奋地说。
兰州七里河区西果园镇是我省百合的主产区,也是我省许多电商企业的产品供应基地。这些电商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产量包销协议,产销对接,实现了“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完美对接。企业有了稳定货源,保证了农产品的品牌和质量。农户也不用挖空心思想销路。“百合生长期长,耗时耗力,如果市场行情不好,我们只能把挖出的百合再放回地里,等来年开春价格好一些再出售。现在有了固定的采购商,不担心销路,一门心思只想着怎么把百合种好。”百合种植户王光兰说。
近两年,全省电商扶贫成为一大亮点,2017年公布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我省有12个县入围。据统计,目前我省已建成75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实现贫困县全覆盖,1159个乡级电商服务站,5334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体系,将电商延伸至田间地头,让农民从“知网”到“触网”再到“用网”,借助网络平台脱贫致富。
今年1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3.0”模式在礼县上线运营,标志着礼县成为我省首个开启农村淘宝“3.0”模式县,给村民提供网络代买、代卖等便民服务,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有效解决了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交易多收入少亟须解决之道
近两年,我省电商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依然很大。据相关数据显示,从网上零售交易额总量来看,甘肃总交易额48.08亿元,占全国总交易额的0.15%;从进出交易额来看,今年“双11”,甘肃在天猫的交易额达到了13.38亿元,但天猫的甘肃电商营业收入却只有0.31亿元,贸易逆差达到了13.07亿元。贸易逆差如此明显,从侧面反映出我省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受我省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广大农村偏远地带网络通信、道路通行依然受限;其次,高端专业技术型人才极其稀缺;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农产品冷链物流,高原夏菜、草食畜牧、优质林果等生鲜农特产品的低温储藏保鲜无法保证。
目前我省电商企业少、规模小、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大市场的需求;其次,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各家往往大打价格战,以低价销售牺牲利润来换取线上交易活跃度,破坏了电商行业发展格局。同时受到传统交易模式的影响,我省电商的网络意识、电商素养并不高,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针对我省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陇萃堂电商部副经理郑天鹤说:“如何在产品中融入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多一种人文情怀,提升商品的附加值,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此外,我们也希望企业在电商的潮流中,多一些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创新店铺,打破传统零售的壁垒,给顾客更好的新零售体验,这样市场才能做大,也才能将甘肃特色产品推向全国。”
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甘肃农业大学文科实训中心主任刘敏副教授认为:“眼下最需要的还是培训、宣传、学习,在思想意识、观念和土壤环境的培育上下大力气;其次,要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把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农产品品牌化培育结合起来,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地域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此外,还要在产品单点突破上下大力气,让产品在区域内形成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提升品牌形象,带动后续产品的跟进销售。”
责编: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