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 正文

关岭法院:打造民族地域特色法院文化品牌

时间:2018-08-28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1137 次

    

——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纪实

    城乡信息参考贵州讯(通讯员 马伟近年来,贵州省关岭自治县人民法院终坚持党对法院的绝对领导,在县委坚强领导和上级法院的有力指导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为指导,以推动法院文化建设引领,着力打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关岭法院文化,使法院文化成为助推法院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关山飞度,岭秀黔中”,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安顺市西部,共有38.12万人口,有布依族、苗族、仡 佬族等33个民族25.07万人,占总人口65.77%,开创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于担当、勇于探索”的顶云精神。关岭自治县人民法院现有干警65人,其中员额法官19人。本科以上学历54人,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以上学历达96.67%。设有民事、刑事、执行等6个团队,3个派出法庭。

 

    三年来,共有10个集体、30名个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49项, 7名法官受到省级以上奖励,3名干警荣立个人三等功。县法院机关被评为全省精神文表彰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法院先进集体及县级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断桥人民法庭被评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贵州省高院督察组在关岭法院召开“司法为民大调研”等座谈会


凝聚法院精神,塑造司法理念文化

 

     提炼法院院训引领价值追求。为更好地发掘和丰富关岭法院人文内涵,彰显法院文化底蕴,提升法院形象,营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法院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干警的集体归属感,从2016年起,关岭法院总结提炼确立“尚法致公,厚德笃行”院训,作为全院干警的精神标杆和职业信念,体现了关岭法院人对司法事业和职业精神的追求,体现了治院理念、行为准则和新时代精神风貌。以打造“五型法院”为目标实现科学发展。为适应建设新时代人民法院的需要,县人民法院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规范性“五型法院”目标,提升法院自身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

 

坚持管理创新,铸造审判文化品牌

 

     制度文化提高司法服务品质。一是健全法院管理机制,制定完善审判业务、司法政务、队伍管理、纪律作风等制度规范50余项。二是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结合实际制定9项配套制度,努力构建“放权不放任,用权受监督”的审判权运行机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三是大力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县法院被列为全市法院刑事速裁程序改革试点法院、电子卷宗随案生成试点法院。依托人工智能,推进庭审记录方式改革。以录音录像记录代替书记员庭审笔录,引进庭审语音智能识别系统,所有审判法庭均升级为庭审直播法庭,凡开庭案件同步直播。强化审判职能提升执法水平。以审判提质、执行增效、改革驱动、管理转型、队伍建优、基层发力为工作抓手,努力走出一条更有质量、更见效率、更能感受、更被认同的法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三年来,关岭自治县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6379件,审执结5933件,每年结案率达97%,结案率连年位居全市基层法院第一名,审判执行质效持续向上向好,荣获全省涉党政机关执行积案专项清理先进集体,被列为全省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首批20家法院之一。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丰富法院文化内涵。一是在县法院机关大厅建成了融合独角兽、法槌等法文化元素和布依铜鼓、苗族纹饰等民族文化元素的法文化墙。二是每层楼都建成有“廉政文化墙”“特色景观文化墙”“法律格言文化墙”等不同主题的文化墙。三是设立院荣誉展览室、电子图书室、警务训练中心等场所;在关岭自治县第二中学建成全省首家法治教育基地,设有模拟法庭、圆桌审判法庭、法律书屋等,着重加强未成年法律素养教育,弘扬和宣传司法文化。




关岭法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为贫困村民送温暖


践行司法为民,打造便民文化品牌

 

    打造司法便民利民“两张名片”。建成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诉调对接服务、司法警务三大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将县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打造成为服务各族人民群众诉讼的两张“名片”。开辟涉脱贫攻坚案件“绿色通道”,快立、快审、快判、快执;设立双语服务窗口,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双语接待和调解;升级线上、线下诉讼服务,法院公共区域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提供网上立案、案件查询、法律咨询、在线投诉等服务,让各民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便民亲民。法治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县法院设立“脱贫攻坚巡回法庭”,开展“庭审现场在身边,调处纠纷入农家”巡回审理活动,对恶意分户、虚假离婚、不尽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和虐待遗弃老幼等争当贫困户、骗取脱贫项目、资金的典型纠纷进行巡回审理,审结纠纷46件,依法保障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被安顺市中院、关岭县委等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肯定。今年县法院党总支荣获全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名干警分别荣获市县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柔性执法”彰显司法温情。县法院19名员额法官中,女法官占66.67%,特别是该院断桥法庭由3名党员女法官组成,断桥“女子法庭”充分发挥女法官调处纠纷易被群众接受的特点,对涉及“三养”纠纷即(赡养纠纷、抚养纠纷、扶养纠纷)、婚姻纠纷、相邻关系纠纷等开展巡回审理,调撤率达88.86%,巡回审理率每年达35%以上。“法官工作室”打造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品牌。一是成立全省法院首家“诉调对接中心”,聘请特约调解员、律师等第三方进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开展诉前联调,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每年调撤率达65.00%以上。二是在乡镇、医院、学校、妇联、社区、村寨等建立11家“法官工作室”,整合乡镇人民陪审员、法庭联络员、乡镇巡回审理点、法官工作室、机关诉调对接中心功能,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渠道化解纠纷,依托相关部门人员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定期派驻法官开展纠纷化解、司法确认,具有关岭法院特点的“两员、一点、一室、一中心”立体联调网络基本形成。



 带着两微说执行,开展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

 

树先锋筑堡垒,锻造党建文化品牌

 

    坚持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一是将“支部建在团队上,先锋亮在岗位上”,坚持审判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二是定期邀请民族群众、学校师生、公职人员、代表委员等走进法院,开展不同主题的“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完善廉政谈话、述职述廉考评、诫勉谈话等制度,筑牢干警拒腐防变防线,三年来,未发生一起干警违法违纪案件。丰富党建活动提升党性修养。成立了关岭法院“文艺宣传团队”,丰富干警业余生活,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宣扬法院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增强广大干警对法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组织全体党员干警开展“三强三铁”演讲比赛、学习十九大知识竞赛、庆三·八趣味活动、迎五·四篮球比赛,清明节烈士公祭仪式,庆七·一党的生日,重温入党誓词,表彰优秀共产党员、慰问帮扶困难老党员、召开退休离岗老党员座谈会,共有党员干警50名,占全院76.92 %。涌现出以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罗良宇、全省法院办案能手陈欣忠等为代表的大批党员法官先进典型。

 

建设过硬队伍,锤炼法院劲旅文化

 

    注重提升法官素养。一是多层次多形式加大教育培训,制定关岭法院“青年法官成才培养计划”,以老带新,推行“青年法官导师制”,适时通过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能手大比武”等形式提升素质。二是创办关岭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官讲习所”,开设“海百合天平法官讲堂”“道德大讲堂”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教育培训。三是加大少数民族法官培养,培养“双语法官”3名。注重学习型队伍建设。一是开展各类合作,同西南政法大学、安顺学院等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近年选派法官赴国家法官学院、浙大等进行业务轮训360人次。同时与青岛城阳区法院共建“东西司法帮扶协作单位”。二是重点培养业务型+调研型法官。创办《海百合法苑》院刊、每年编撰《典型案例选编》2期,近年来申报成功省级重点调研课题1项、市级3项,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2篇;《人民法院报》头版报道双语普法宣传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微信直播关岭法院“雷霆风暴——关岭执行”行动、央视法制12频道直播关岭法院“双语法官”案件庭审等媒体发表文章110 余篇次;断桥“女子法庭”女法官在调处纠纷易工作突出,被人民法院报、贵州卫视等媒体做了报道后,被当地各族群众称为断桥镇上的“小辣椒”。

 

    司法改革以来,关岭法院司改信息被省、市、县深改办采用32篇,通过加强培养与学习,促使一批会调研、能办案的青年法官逐渐成长。

责编:三丰   李慧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