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存在,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革。而信息革命更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一次新的飞跃。信息革命开启了全新数字时代,数字化技术驱动创新格局发生变化,并引发经济社会更深层次的变革,重塑全球竞争发展新格局。
一是在创新方式上,由个体创新转向平台创新。平台创新成为热点。平台成为创新的组织者,平台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把分散于线下的创客集合到线上,通过研发众包、开放创新交互、在线设计等,把创新的供给和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从线下小规模合作到线上跨界互动交流,从创意、设计到工艺流程,再到产品数字化呈现,实现了创新优势最大化组合,极大地提高了创新的成功率。促进形成更开放、更灵活、更快速、更贴近用户的创新发展模式,开启以融合创新、系统创新、微创新为突出特征的创新时代。无数个体集聚于平台,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创新互动。平台汇集起各方智慧能量,实现了创新倍增效果和放大效应。
二是在创新区域格局上,从单极化转向多元化。创新正从传统优势区域向新兴区域梯度转移,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创新,打破物理空间界限,加剧创新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向创新生态优势区域集聚,促进新兴创新区域加速崛起,形成创新区域格局多元化态势。不久前,考夫曼基金会专文叙述美国创新优势区域转移,美国中西部创新区崛起。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期处于创新引领地位。但随着各具特色的新兴创新区域快速崛起,中关村领先优势面临新的挑战。长三角加强创新合作,以打造数字经济高地为先导,形成上海数字技术和生物科技、杭州云计算和金融科技新优势。武汉的光谷、贵阳的数字经济等,这些新兴创新区域的形成,进一步吻合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规律,加剧我国创新多元化趋势。
三是在创新重点上,由“应用创新”转向“原始创新”。促进源发性基础研究与颠覆性技术创新相结合,引导创新向源头聚焦、原点发力。中国创新最大短板就是底层技术薄弱,原始创新不足。2017年我国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利润比美国企业低30%;从产品质量看,通用零部件产品寿命为国外同类产品寿命的30%—60%,模具产品使用寿命较国外先进水平低30%—50%。
适应创新变革的要求,首先要在创新逻辑上,更加明确“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创新创意相结合。知识创造往往源于理论假说和灵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这就是创新的原点和前提。有些创新不管来源,不顾后果,简单的拿来主义,无限放大应用,一定是走不远的。
当前,大国博弈更加聚焦于关键核心技术上。因此,我们要回归理性、坚持科学的本真,要更加重视知识创造,有效推动技术创新。更加注重原始、源头创新,把研发设计驱动和新技术跨界应用相结合。
四是在创新布局上,由技术化创新转向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的焦点从技术层面转向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这既是创新领先地区的经验,也是新一轮创新的关注点。现代创新体现为产学研用的“智力共享”和“整体文化”,形成平台、孵化器、核心企业一体化的开放空间,打造更加有利于生活、学习和社会交流的创新生态,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促进互动交流,共享资源、协同联动。我国创新比较活跃的区域都是在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上形成明显优势,成为集聚创新资源要素的高地,使创新创业活跃度明显提升。这也是我国能够有效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形成创新大好局面、重塑创新格局的关键所在。
五是在创新行动上,由园区创新转向协同创新。从“组织孤岛”向“协作空间”转变,推动区域协同创新深入发展。过去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小环境,往往成为“组织孤岛”。在“开放创新”大背景下,园区发展立足功能特色,走出“孤岛式”创新,建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区域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创新链条梯度衔接、创新体制机制协调联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生态体系。现在,创新的核心不是分享,而是协同,协同范围越大,增长空间就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美国提出国家主导下的交叉领域多主体大规模协同行动,其着眼点是通过国家政策主导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商业化以及建立国家主导的数据安全网络促进知识共享、人才培养和企业创新活力。我们切不可固步自封,坐享其成,要把握创新变革大趋势,在变革中创造新的优势。
六是在创新策略上,从分离式创新转向融通创新。现代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多是跨界融合的结果,数字时代为融通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数字技术的创新,数字化融通创新全过程、呈现成果应用新场景,推进金融链、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促使创新由始至终地渗透于经济社会领域,在提供新动能、优化新供给的同时,重构经济体系和社会治理结构。融通创新不仅是技术间的融通,也包括技术与产业、与社会应用融通,这大大缩短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距离,也缩短了知识倍增的周期。
同时,企业创新的数字化,打破了创新流程各个环节的界线,促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重叠,使得企业创新流程能够有效实现快速迭代。数字化推动创新变革浪潮势不可挡,必将引领新时代、开辟新纪元。这要求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主动融入数字化创新大潮当中。
来源:科技日报
责编:李雪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