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王羲之故里开机

时间:2016-09-09 | 作者:未知  |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 点击: 1324 次



活动现场


“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通过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弘扬汉字美,传递正能量”。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先生说:汉字,承载着文明的曙光,从远古走来。它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穿越了漫漫长夜,走到了我们面前。汉字五千年来,它依然年轻,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摹本《兰亭序》、集字《圣教序》等为我们留住了王羲之行书的神韵汉字。汉字,是华夏文明的原始基因,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





     苏士澍主席致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由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中华出版促进会汉字文化推广专业委员会协办,首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公益宣传片《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经过近半年的筹备,94日在王羲之故里——临沂开机拍摄。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宣传片将紧紧围绕“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这一主题思想进行创作,突出“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的汉字文化精髓。全片贯彻“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一重要理念,用视觉的艺术表现展现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国精神的凝练,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载体。”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先生题写的“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公益主题宗旨。本片由北京豫氏创造文化集团承制百集精彩、百名楷模、百个故事系列展现。





活动现场


据负责人刘永介绍:《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将大量采访拍摄知名作家、学者、主持人、体育、演艺、明星等,展现他们对汉字文化理解,同时本片将深入基层,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边远农村义务教育中国书法40年的老农民;无臂青年坚持书法普及14年的青年工人;98岁高龄老华侨海外半世纪义务在华人学校教写汉字等等。




活动现场


据《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公益项目推广负责人、导演杜海义介绍:人们天天面对汉字,为什么百看不厌?就因为汉字造型美观,结体和谐,赏心悦目,散发着美的气息。汉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会意形声而成字,书写,是汉字的艺术实践过程,是人的审美意识对象化到汉字之中、使汉字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谐调性、整体性、稳定性,是汉字的美学原则。所谓书法,就是书写汉字的法规与法度。书法成为艺术,恰恰是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逐渐自觉形成的。本片继书圣王羲之故里临沂后,还将奔赴河南安阳甲骨文发源地、陈介祺故居潍坊万印楼、西安碑林、书法城内蒙古乌海等全国范围拍摄、采风、展览、巡讲等系列活动。


责编: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