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吴昆明:书法不可速成,心正则笔正

时间:2022-04-04 | 作者:新媒体记者茹冰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1642 次





    城乡信息参考网云南讯(新媒体记者茹冰)走进吴昆明书院,抬眼就能看到挂在正中的一幅字——“心正则笔正”。数十载精研书法,吴昆明领悟了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的书法要义,以此不断激励自己,在勤奋中磨练意志、心智,点滴进取,练笔不辍,行草已自成一格。


   吴昆明:吴昆明书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昆明经开区文化馆副馆长。


与昆明这座城同名


    吴昆明是四川人,一出生就与昆明结下不解之缘。上世纪50年代,他父亲曾在昆明当兵,十分喜欢这座四季如春的城市,因此就给儿子取名“昆明”。5岁起,别人家的孩子在玩闹,吴昆明却已经跟着父亲开始练毛笔字,背古诗词。9岁,吴昆明开始学画。


    一路走来,吴昆明颇为感慨,有幸遇到多位老师的悉心教导。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市面上的书法字帖也不多,去买一幅字贴要坐一整天的车。初中时,他已学习书画多年,有了不错的底子,刚好新调来的老师也醉心书画,于是常常把自己珍藏的字帖、画册给他,还在课下指导。



    高考时吴昆明报考了美术,那时还没有书法专业。1998年,吴昆明如愿以偿考进云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他和父亲一样由衷地喜欢这座城市,因此毕业至今一直留在昆明。


藏身书海里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字演变历史中形成的独特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古代的书法大家们往往触类旁通,诗词书画俱佳,很多书法家还是政治家。古人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那是因为一个人的修为、人品、学养已经提炼、渗透进作品之中。

小时候,吴昆明就十分喜欢看古书。刚毕业时工资不高,但工资一发下来,他就先去把喜欢的字帖、画册、国学书籍买下来,有时甚至拜托友人从日本购买专业字帖。名家字帖画册价格都很高,有时候买完书,工资所剩无几,但他乐在其中。多年累积,吴昆明耗费数十万元,藏书极为可观,家里各个空间都摆满了书籍和收藏的砚台。


    数十载积淀,吴昆明沉浸于书海中,博闻广识,精研古典诗词文化。读书练字之余,他也喜欢游走于山水间,写了许多诗词,古韵犹存,并用摄影记录那些诗意的画面,他拍摄的荷花、月夜、祥云构图精妙,意境深远,令人印象深刻。吴昆明的书法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他尤擅行草,书风淳朴自然,笔墨书卷气重,洒脱中透着灵动、儒雅。


快时代里的慢书法


“书法在于坚持,不论是技法,还是诗词国学都要长期不断地学习。”工作再繁忙,吴昆明都会挤出大量时间读帖临帖,古代和当代的名家字帖,他细细琢磨品味,尤其喜欢王羲之《圣教序》《十七帖》、王献之《洛神赋》、智永《真草千字文》、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述帖》等。吴昆明说:“我喜欢的书法家很多,每个时间阶段喜欢的会不一样,但‘二王’的书法越越看越有味道,是一辈子都会追求的。”

    当下正是高喊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率的快时代,但吴昆明却坚守着自己的慢节奏,数十年练笔不辍。“现在是快时代,但书法是慢的,书法一般到四五十岁才能小有所成,从古至今并没有青年书法家这样的称呼。”


    吴昆明感慨,当下很多人希望尽最少的力、花最少的时间就能快速获得成功。越是如此人心浮躁,书法所承载的使命似乎更重要了。于是,2014年,吴昆明创立了“吴昆明书院”,专注于612岁学生的书法和国学教育。



    有趣的是,有许多成人莫名而来,跟随他学习书法,因此吴昆明书院的学生里,年纪最小的只有6岁,而年纪最大的已过古稀之年。


    书院开办以来,吴昆明在昆明多地开课,每到周末和节假日,生活节奏就变成了朝七晚九。他希望能将自己数十载练习书法学到的“心正则笔正”的核心思想传递出去,注重德育,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


书法不可速成


    “写字的窍诀在于心,心不清静,不端正,字也不可能漂亮。” 在书法教学中,吴昆明注重循循善诱,让学生先喜欢上毛笔字,再引导其入门。“一开始,很多孩子手上、脸上都是墨,我主张家长不要包办一切,笔墨纸砚全让他们自己来,可能吃一点苦,但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书法里学到的精神运用到做人做事上。”


     让很多家长惊喜的是,学习书法之后孩子们的性格变化很大,做事更有条理、更加坚韧。有的家长也耳濡目染喜欢上书法,和孩子一起学习书法。吴昆明特别欣慰,他希望能通过书法、国学的滋养,培养新一代人坚韧的品格。


     遇上急性子的“速成父母“,吴昆明更加用心沟通,让家长们明白书法不可速成。“有的家长有一些误区,他送孩子来学书法是为了让孩子去拿奖。”吴昆明坦言,书法是日复一日地积淀,需要脚踏实地练习,考级虽然是一种鼓励,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真正地喜欢上书法,懂得书法里的乐趣和奥妙,不应过早接触功利。


    “真正的书法家都是真心喜欢书法,随时随地去练习、钻研并乐在其中的。”吴昆明笑称,他特别喜欢分享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王献之自小跟父亲王羲之学写字,父亲并没有手把手教,也没有把自己的心得细细讲给儿子,而是指着院子里的18缸水说把水缸中的水写完,字也就能写好了。王献之天天用心练习、模仿父亲,然而父亲不加评论,笑而不语,他很不服气。一次,王羲之在儿子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他嫌这个“大”字架势上紧下松。母亲以为字是儿子一个人写的,看了后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是像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听了,这才彻底服了,从此更加下工夫练字。


责编:张晓伍 林夏



相关资讯

  • “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教育人生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弘扬教育家精神,我们特邀知名作家,《晏阳初》一书......[详细]

  • 潘嘉芳: 天平上的奋斗者

    城乡信息参考网:“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人人心中温暖的灯塔。”30多年来,潘嘉芳主办案件5000多件、参与审理1万多件民事案件,无一冤假错案,群众心悦诚服服判息诉。...[详细]

  • 公益路上“追梦人”初心坚守责任担当“志愿红”

    城乡信息参考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从事各行各业,像星星之火,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又和我们不一样,当需要他们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将他们凝聚在一起,点点星火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