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聚焦“关键小事”,奏响“居者优其屋”的城乡协奏曲
对百姓而言,每个人都想圆自己的“安居梦”。从“居者有其屋”到“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同的时代,同样的情怀——“安居”,才能“乐业”。
五年来,江苏常州着力提升群众居住条件,推进了一大批民生实事,助力百姓实现了从安居、宜居到美居的不断“升级”。
解“租房困境”,优租房温暖“安居梦”
大学毕业后,山西人佳炜被天合光能录用,他对新单位的就业前景和待遇都非常满意。紧接着,租房问题就摆在佳玮面前。“在常州,我人生地不熟,租房只能找中介。”合租房混乱的环境、年久失修隔音差的“老破小”、高昂的房租和中介费,佳玮的找房之旅异常艰难。
就在佳炜犯愁时,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告诉他,可先到刚投入运营的拾壹梧桐人才社区过渡,那里为来常州就业创业的年轻人提供7天到3个月不等的免费住宿。
今年2月,佳炜搬了进来。上班骑共享单车几分钟就能到,平时社区内还有自习室、健身房,工作之余不仅能学习充电,还有机会认识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真有点回到大学的感觉。”佳炜感叹道。
对入住的高校毕业生,拾壹梧桐人才社区不仅提供试住机会,还给予租金优惠。以佳炜租的单间为例,社保缴纳满半年后,也就是从下个月开始,他不用申请,每月就能领到500元租房补贴和300元生活补贴,还有街道发的100元房补。林林总总加起来,佳炜每月只要花615元,就可租下35平方米的单间,而周边同类房型租金约2000元。
“这儿以前是老旧打工楼,满地烟头,而现在整饬一新后,住在这的人也更愿维护社区的公共卫生。”在公寓负责人周诺看来,人与居住环境是会相互影响的,有个清新友好的环境,人才也会更愿意留下来。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把人才“引进来”“留下来”,近年来,常州不断优化人才生态,高质量建设东方·青年人才社区等多个人才公寓项目,竭力做好“安居巢”改建工作,致力于让人才扎根无忧。
“十四五”以来,常州多主体、多渠道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供应。截至目前,全市人才公寓已开工6万套(间),竣工3.5万套(间)、入住2.7万套,入住率超77%。
除了人才公寓,为助力常州实施“532”发展战略集聚人才,让在常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愿意来、留得住,常州还实行“青春留常”公积金贷款扶持政策。
“20万元额度的优惠贷款能帮我省下不少利息,每月还款压力减轻了好多。”享受到优惠政策的张洪涛说。
武进公积金分中心工作人员透露,张洪涛享受完开户补贴,且毕业次年的7月份前在常州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累计满6个月,还可拿到2500元留常缴存补贴。张洪涛表示,自己和妻子已经在规划新房装修,打算定居常州。
常州作为全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的6个城市之一,于2021年12月正式实施试点政策,实现与原有个人缴存政策稳妥衔接。今年初,常州将住房公积金支持在常高校毕业生“青春留常”计划列入2022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中的“常有安居”工程,制定出台了《常州市住房公积金支持在常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青春留常”实施办法》,计划每年支持8000名以上的毕业生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存住房公积金。
“政策扶持重点不局限于大学本科,而是根据常州职业教育特色,纳入高职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为城市发展聚集人力资源。”武进公积金分中心副主任章蔚达介绍,政策实施以来,武进区12所高校和职业院校“青春留常”应届毕业生享受开户补贴政策人员达3199人,已发放开户补贴资金95.97万元。
破“居住痛点”,老居民乐享“新生活”
从改造前的道路狭窄破旧、居民活动空间小、停车难绿化少、“飞线”抬头可见,到加装多台电梯,停车位、智能道闸齐备、基础设施更新、居民活动空间增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天宁街道老旧小区改造中的一个缩影。在老城厢复兴计划中,天宁街道聚焦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缺失或破旧、配套功能不全、服务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让老旧小区从“面子”到“里子”得到“破茧重生”。
“差点没认出来,要不走到 16 幢甲单元楼下闻到熟悉的红烧肉的浓香,还以为走错了小区!” 到桃园新村看望自己老母亲的王阿姨,惊讶小区改造变化如此大。
桃园新村项目负责人介绍,桃园新村始建于上世纪 70 年代,共 28 幢居民楼,位于桃园路以北,桃林巷以西,与红梅公园、天宁禅寺相隔延陵路,是老城厢内老旧小区一期项目中备受关注的改造小区。
小区改造方案,居民群众说了算。今年以来,常州一改以往设计师说了算的“旧”方法,在全市范围推进“设计师进小区”活动,组织社区规划师走进小区,近距离观察并参与改造。
舣舟亭社区充分倾听民意,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沟通,将多数群众的需求项目列入整治计划。围绕屋顶漏水、管网老化、道路坑洼、停车“一位难求”、饭后“无处可去”等“急难愁盼”问题摆在心上,力求办好每一件惠民“小事”。为更好照顾一老一小,小区内还增设了老人、幼儿的日间照料中心,并配套共享图书室和社区便利店。
从一个老小区,到一批老小区,居民感受到的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改善,更多了对品质生活的美好期许。
五年来,常州完成了115个老旧小区改造,30余台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投入使用,新增保障公租房(含廉租房)家庭4900多户,力争将老旧小区改造改到百姓心坎里,让人文龙城更加出彩。
改“居住形态”,新农村靓丽“展新颜”
今年6月,村民刘月花陪同父亲刘其林来到了交房现场,办理完一系列手续后,终于拿到了新房的钥匙。两年安居梦,一朝终得圆。拿到钥匙后,刘月花便迫不及待地走向了自己的新房。
穿过圆形拱门,一幢幢白墙灰瓦的中式别墅映入眼帘,小桥流水,竹林庭院便在此慢慢展开。“院子里可以养养花,以后朋友来了还可以烧烤。”“这里打个衣柜,这里放个沙发。”……开门走进新家,刘月花便开始规划起来,言语里满是对新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一把归家的小钥匙,不是终点,而是理想生活与美好新居的起点。
经过2年多的精雕细琢,横山桥镇试点推进芙蓉湖畔雅苑宅改项目一期交付,包括138套宅改房、28套配套房,建筑面积200-350平方米,136户村民将喜提新房。一幢幢独具江南韵味的现代新农居出现在芙蓉湖畔,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芙蓉湖畔雅苑也被誉为“常州最美民居”。
芙蓉湖畔雅苑宅改项目,仅仅是常州“宅改”的一个缩影。“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常州广袤的乡村大地,悄然发生着喜人变化。
在钟楼区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已建好的10栋新中式风格小楼样板间,也让村民们满怀憧憬。“这样的别墅,比现在家里住的房子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家里的老人看过已经等不及要搬新家了。”在杏塘村住了36年的村民胡忠兴告诉记者。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常州市正积极推动落实现代化宜居农房和新江南水乡建设,今年将完成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6000户。到2025年末,全市计划完成村庄改造500个以上、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5万户以上。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重点是治理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好全域美丽乡村,改善好农村住房条件。
聚“困境儿童”,梦想屋守护“蒲公英”
今年以来,常州已建成243间“梦想小屋”,完成全年400间目标任务的60.75%,预计10月底将全部完成。同时,常州还将持续深化“一核五维五化”工作法,做好“梦想改造+”关爱计划的“后半篇”文章,帮助困境青少年实现从“焕新小屋”到“焕新生活”,再到“焕新精神”的转变。
一间“梦想小屋”,一方不大却功能齐全、安静舒适的小天地,是困境青少年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更是让他们生活、心灵充满阳光、延续希望的爱心空间。
在溧阳市埭头镇埭头村委的莹莹家,粉红色的公主屋格外温馨。莹莹开心地说:“这是我盼望已久的小屋。这里,不仅是我学习生活的快乐小屋,也是我的‘自由王国’。”莹莹现就读于埭头小学,父母在工厂打工,哥哥是无自理能力的残疾人。因家境贫困,莹莹的心愿一直无法达成。今年,莹莹的“梦想小屋”终于被列入团市委新一轮“梦想改造+”关爱计划。
今年的“梦想小屋”建设,确定了“三面改造、七物到位”的施工标准,即对顶面、墙面、地面进行改造,定制配备空调、床、书桌、衣柜、窗帘、台灯、小书架等家具和生活用品,并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
团市委深入落实“梦想改造+”关爱计划,持续深化“一核五维五化”工作法,推动“梦想小屋”建设纳入今年常州市10件民生实事,助力常州打造“常有众扶”名片。
来源: 中国常州网
责编: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