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海市积极履行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职责,着力在夯实治理基础、创新治理方式、补齐治理短板、建强治理队伍、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坚持规划先行,社区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一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制定《乌海市“十四五”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和《乌海市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市、区两级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统筹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二是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十四五”指标全面完成。2021年以来共投入5129万元全面实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83个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和达标率均保持100%,提前完成“十四五”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目标。
完善激励保障,社区人才力量显著提升。一是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采取换届选举、公开招聘、下派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方式选配社区工作者,率先在自治区完成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全市现有社区工作者1191人,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人数达到21.4人,超过“十四五”末18人目标任务;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745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达到1.34‰,占比居自治区前列。二是完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标准,实行薪酬动态调整和正常增长机制,其中取得社会工作者资格人员可享受每月200-500元的职业津贴。截至2022年底,社区工作者年均薪酬达到50121元,超过乌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居自治区前列,激发了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党建引领,社区自治能力显著提升。一是社区治理水平持续增强。83个村(社区)100%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村(居)民委员会下设委员会全部组建,基层自治组织健全完善。率先在自治区启动智慧社区建设,先行打造5个智慧社区示范点,推动信息技术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规范引导居民参与自治,深化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基层治理信息化、规范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1个社区荣获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名书记被评为“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二是基层社区减负增效。持续开展“社区万能章”专项治理,精简和规范了社区工作事务,建立了社区准入机制,清理了不应由社区承担的行政化工作事务、证明事项和评比达标项目,厘清了6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14项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15项协助政府开展工作事项,有效推动社区工作者从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自治事务。
创新基层治理,社区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一是基层治理创新试点稳步推进。1个村被列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验试点,3个区被列入自治区创新试验区。巴音陶亥镇万亩滩村建立了议事协商人员管理和会议制度,有效推进民生项目实施。乌达区建立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有效利用机制,在自治区结项评审中被评为第一等次,成为自治区典型;海勃湾区推动物业企业管理层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在自治区中期评估中被评为第一梯队“推进得力、亮点明确”;海南区为破解人口失衡导致的社区治理和服务难问题,已制定完善实施方案。二是创新实施“五社联动”机制。率先实现20个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建设,建立了四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投入230万元实施10个街道“五社联动”试点项目和市级社会工作指导中心专业督导项目。整合631万元民政领域购买服务资金,链接各部门社会服务内容,带动社会多方力量开展专业社工服务,打造出“十色光”“亲情服务一家亲”等一系列社工服务品牌,构建起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社区服务环境,助力和谐社区建设。3个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自治区优秀。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网站
来源:茹冰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