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近年来文学批评的困境

时间:2023-10-21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6058 次

作者:洪治纲

 

近些年来,当代文学批评无疑一直在发展。无论是批评家队伍,还是批评文章数量,都在显著增长。但绝大多数的文学批评,都是满足于对作品的文化阐释,文学批评本身的作用、影响,以及对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建构的能力,都越来越弱。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批评的问题意识弱,概念翻新多。许多批评文章都是满足于某些作品的文化阐释,或者适当兼及一些审美分析,学术化和科班化的倾向特别突出,缺少感性丰盈、坦率直接的批评。这当然也没什么不好,至少体现了一代代青年批评家在专业上已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但我还是觉得,这类批评多少缺乏审美的敏锐度,尤其缺乏将具体作品与文学发展状况联系起来,敏锐地捕捉到文学发展的某些重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辨析。譬如当前非虚构写作在整体上与虚构文学、报告文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很难看到具有重要的启迪性的分析。有不少批评还是过于强调概念辨析和新概念的建构,至于这些概念是不是或者会不会成为未来文学发展的重要方式,还很难具备说服力。

 

二是批评的共识性弱,整体意识不强。大多数批评各说各的,很难形成一些具有共识度的重要话题,也不能更多地推动有关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我从事文学批评30多年,从来没有感到像最近十多年来的文学批评这样,极度缺乏共识性。共识不是随心所欲的点赞,而是充分关注他者的言说,并以他者作为否定性的存在,检视自我的言说。它是恢复不同观点之间不断共振的重要方式。但现在的很多批评,既无争鸣与反驳,也无话题的聚合度,只剩下无数的点赞。这一方面固然有问题意识弱、现象研究不敏锐的原因,但也有批评家整体意识匮乏的问题。批评家大多沉入各自比较专注的小领域,各谈各的,互不借鉴,互动机制非常弱。像近十年比较重要的文学创作,包括乡土书写的整体问题、科幻小说创作问题、非虚构写作问题、历史书写问题,以及孟繁华老师提出的情义危机问题,都需要持续性、共识性、多维度地深入探析,才能展示文学批评的作用和价值。在当代文学史上,有很多重要的文学思潮,其实是批评家对某些文学现象敏锐捕捉之后,在共识性层面不断推动创作与批评的积极互动后,最后形成了某种文学,甚至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像先锋文学思潮、个人化写作等。但近十年来,文学批评在这方面几乎没有发挥什么显著的作用。

 

三是批评对中国文论话语建构的能力弱。应该说,不少文学批评家都有理论建构的意识,一些刊物也在努力引导某些中国式文学理论的建构,甚至开设了相关的理论研究专栏。但是,因为批评家对相关理论难以达成共识,各自为阵,所以很难形成相关理论的讨论、探索和建构。譬如,《当代作家评论》今年就开设了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专栏,但其中的很多文章在主题上都比较散,缺乏集中讨论、系列设计,只是套了一个专栏的帽子,最后能不能形成一些相关的理论建构,很难说。本人也曾给《当代文坛》做过非虚构写作的专栏,并对这个专栏进行了非常认真的构想,包括每个小辑集中讨论哪些问题,但是很难组到合适的稿子,最后也不了了之。

 

同时,文学批评与文艺学之间的隔膜也越来越深,未能形成互动互构的良性状态。文艺学擅长理论建构,但大多并不熟悉当代文学创作;而批评家熟悉文学创作,又不一定擅长理论的推衍,彼此在学科的壁垒之间遥遥相望,却难以互融互通。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来源:文艺报


责编:长弓   李珣

相关资讯

  • 微短剧两大新动向释放什么信号

    城乡信息参考网: “微短剧的破圈和市场分层是行业上升期的必然结果。”扬子江网络文学评论中心执行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玮认为,无论是主流机构和平台加入微短剧行业,或是免费微短剧的兴起,都表明微短剧的......[详细]

  • 疏离与断裂之间

    城乡信息参考网:“明月几时有”,情愫被错位作用在了离别上,大段的贯穿《阳关三叠》的音乐,将“把酒问天”的超迈、“共婵娟”的冀盼,全然表达成了一番不痛不痒的“阴柔”与“残缺”。...[详细]

  • 盘龙区政协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书法美术摄影展在文艺路社区文化中心举办

    城乡信息参考网:2024年9月27日下午,“七十五载家国情,书香致远启新程”书法美术摄影展览在盘龙区东华街道协办盘龙区文艺路社区文化中心举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