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总结各地新农村建设成功范例的经验,分享现代化进程中城乡文化建设的先进理念,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方向和路径,由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主办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社会与文化重建”学术研讨会于9月23日在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举办。
研讨会围绕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实践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展开。地方党政领导、学术界专家以及长期致力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都云集一堂,以转折时期的中国城乡文化重建、当代城乡文化重建探索、乡村文化实践论坛三大主题为中心进行热烈的讨论,来自于学界与实践者们的不同声音在此碰撞交流,期望借助多元化的视角,探索出好方法,为深化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建设性作用。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张孝德在会上介绍,“当今处于转折时期的中国面临城乡文化重建的社会议题,城乡共生是中国另类的文明之路,现代化不应依靠发源于工业革命的西方文明,而应该根植于乡村,乡村携带着中国兴衰的密码,而郝堂村的建设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实验。”
中国乡建院院长李昌平在谈到郝堂村文化建设时说:“郝堂村文化的核心部分是郝堂村养老资金互助社的创建,其文化属性是由郝堂村共同体属性决定的,但郝堂村的文化建设只能借鉴,不可复制。”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何慧丽分享了河南罗家村建设的成功范例并表示:“乡村文明的复兴是源于城市中层阶层、农民主体以及土地内生力量的推进。”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刘忱认为乡村建设要以农村与村民为核心,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发展当地城乡互动产业,将文化向基层渗透等措施,将外来力量内生化,培养出新农民,留住中华文化的根脉,才能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责编: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