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 > 正文

贫困户“不感恩”,就该需要“教育”吗

时间:2016-11-10 | 作者:未知  |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 点击: 1060 次

毛建国

 

扶贫不能只盯着贫困户得到了什么,而应该着眼于还没有做什么。

 

“网红县委书记”之称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湖北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近日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近日,在一篇署名文章中,陈行甲表示,在扶贫过程中,有些贫困户“不懂感恩”,需要加强对群众的感恩教育。陈的话引起舆论热议。

 

说贫困户“不懂感恩”,其实更多表现为贫困户对于扶贫工作和扶贫干部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从现实来看,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放在全国来看,这毕竟是极少数。有问题需要正视,但也不能夸大问题,更不能制造问题。不能把个别贫困户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当成普遍的状态,进而就要号召什么“感恩教育”。

 

这种所谓“不懂感恩”的心态,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恐怕并非无中生有,它主要还是出于贫困户对扶贫工作没有信心,或者看不到希望。在一些地方,“扶贫口号年年喊,一年更比一年响”,可干了很多年还是“涛声依旧”,工作内容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扶贫成绩寥寥。

 

在扶贫没有做出成绩的情况下,何以要求贫困户要“感恩”?当前社会背景下,扶贫工作仅靠上级给一点扶贫款,发一点扶贫物资,又能解决多大困难?应看到,有些地方,确实存在“扶贫只靠口号,帮扶只靠要钱”、敷衍其事的情况,对此,很多贫困户看在眼里,疲惫在心里。这一语境下,贫困户对扶贫工作不感恩,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怀疑和观望心态。

 

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即便在现实中,一些贫困户存在消极心态,也急不得,恨不得。陈行甲说,“当干部的肯定不能与老百姓计较、赌气,因为躬身为民是当干部的本分,为了老百姓的事当干部的也应当受得了气。”对于地方扶贫官员来说,必须正视消极心态的存在,追问消极心态的由来,反躬自问一下,如果工作做到位了,成效出来了,贫困户还会“不感恩”、需要“教育”吗?

 

因此,陈行甲所谓贫困户“不懂感恩”、“加强对群众的感恩教育”的论调,更像是无的放矢。扶贫不能只盯着贫困户得到了什么,而应该及时觉察到还有哪些扶贫工作没做到位,并在此基础上改善扶贫内容与措施,让贫困户看到希望。果能如此,贫困户岂会“不懂感恩”?

 

来源:新京报


责编:三丰   晓宇

 

相关资讯

  • 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遵循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理论和观点,并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详细]

  • 以精准思维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有效性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传播有分众化、差异化的特点,做好网上正面宣传,不能搞广谱适用、大水漫灌那一套,不能‘一招鲜,吃遍天’,靠一个腔调、一种风格包打天下。”将精准思维运用到党的创新理......[详细]

  • 把罗城打造成广西党校廉洁文化研究基地的思考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他在党的二十大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