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夏宏道:高产稻田里的老兵

时间:2017-09-28 | 作者:未知  | 来源:中国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1410 次

新华社哈尔滨9月28日电(徐生、刘建伟)秋日的松嫩平原,稻海金黄,一望无边。

 

“今年水稻大丰收、大增产,真得感谢夏宏道老师!”连日来,忙着准备收割的黑龙江省方正县松南、天门、德善等乡的农民喜不自禁。

 

在穗大叶壮、谷粒饱满的万亩水稻试验田里,看到夏宏道脚上沾满泥土、身上落满灰尘的样子,人们很难把他和军队专业技术三级文职退休干部、军队医药专家的身份联系起来。

 

为了科技扶贫、农民增收,夏宏道和他的战友、北京市优秀军转干部葛刚,已经默默攻关了20多年。

 

1975年,夏宏道走出山寨,入伍来到部队。1978年,他考入解放军农牧大学,立志通过农牧业科学研究让人们远离饥饿。

 

25年前,夏宏道在一次参加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的科研活动时得知,我国科学家已成功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如果把SOD技术用于大米生产,不仅产量可以增加8%至15%,而且大米的品质可以大大改善。

 

稻谷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品种。夏宏道意识到,这项成果对提高农民收入、消除贫困将是一个历史性贡献。然而,由于推广使用方面的技术难度,这项先进成果研发成功多年一直知者甚少。

 

那些天晚上,夏宏道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决心自己来搞科学试验,推广应用SOD技术。

 

抱着帮农民富起来、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他说服已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战友葛刚,在北京郊区租了块地搞起了试验。

 

每逢节假日,两名老兵来到试验田,小心翼翼地把住穗头,剪颖、去雄、套袋、授粉、封口。为了抢时间,一套固定的程序每天得做上百次,直到眼冒金星……经过千百次失败,他们终于攻克推广使用中的技术难关。

 

夏宏道退休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家庭会议郑重宣布:拿出全部积蓄,到东北松辽平原推广高产水稻!

 

消息传出,身边很多人都不理解:好不容易退休了,该在北京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干嘛非要折腾到偏远艰苦的农村去?

 

夏宏道很清楚其中的风险,可他还是毅然决然踏上了北上之路。

 

为了掌握SOD水稻在寒地黑土的生长规律,夏宏道每天坚守在田间地头。有段时间,为获取接种数据,他天一亮就下地,天黑才回来,取得了3000多组数据。

 

技术推广,一路坎坷。当夏宏道和葛刚走村入户,兴高采烈跟村民讲解用新技术种植水稻时,很多村民听不懂,还有人直摇头:喷洒菌种接种增加劳动力,你出工钱吗?万一减产你包赔吗?种出来的大米市场不认可怎么办?

 

为了打消农民的顾虑,夏宏道和葛刚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给农民发放补助,一旦减产赔付相应费用,种出的水稻以高于市价全部回收……

 

农民们看到了两位老兵的真心诚意,纷纷加入推广应用之中。

 

白天,夏宏道和葛刚在试验田里示范技术操作;晚上,他们在村里开辟教室架起黑板,办起种植技术速成班,把多年积累的知识奉献给大家。

 

“夏教授来东北这几年,没享过一天福,他总是说要让所有贫困户都端起‘金饭碗’。”在方正县利农米业公司的黄明华眼里,夏宏道身上总带着三件宝——草帽、毛巾和水靴,白天和晚上都要到试验田里转一转。

 

经过艰苦的技术改良和应用推广,SOD水稻种植面积已从最初几十亩扩大到几十万亩,产量和效益都大幅增加。

 

在2015年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上,“老兵方正SOD有机香米”受到中外客商青睐,首批大米一售而空。成果得到认可,夏宏道和葛刚并没有沾沾自喜,他们又开始了利用飞机喷洒菌种接种的试验,取得许多宝贵的资料和数据。

 

“先富带后富,我们将通过合作社带领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两位老兵对未来充满憧憬。

 

 

责编:长弓  实习生 鲍群华

相关资讯

  • “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教育人生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弘扬教育家精神,我们特邀知名作家,《晏阳初》一书......[详细]

  • 潘嘉芳: 天平上的奋斗者

    城乡信息参考网:“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人人心中温暖的灯塔。”30多年来,潘嘉芳主办案件5000多件、参与审理1万多件民事案件,无一冤假错案,群众心悦诚服服判息诉。...[详细]

  • 公益路上“追梦人”初心坚守责任担当“志愿红”

    城乡信息参考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从事各行各业,像星星之火,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又和我们不一样,当需要他们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将他们凝聚在一起,点点星火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