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 > 正文

天津:把职教优势放大做强 叫响叫亮职教品牌

时间:2018-05-03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1498 次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天津职教积极作为,突破体制障碍、构建创新机制,取得实效。为持续推进三地职教协同发展,我市找准新发力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支撑中国制造2025新机制,成立针对服务现代制造业为宗旨的京津冀三地的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职业教育服务支撑现代制造业的产教对接机制。

 

作为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欠发展地区社会生产力、培育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缩小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差距。

 

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兴则国兴,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天津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持续筑牢职教质量根基,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1 构建京津冀职业教育与现代制造业产教对接新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天津职教积极作为,突破体制障碍、构建创新机制,取得实效。为持续推进三地职教协同发展,我市找准新发力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支撑中国制造2025新机制,成立针对服务现代制造业为宗旨的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职业教育服务支撑现代制造业的产教对接机制。2016年5月在天津成立由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秘书处的“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2017年5月又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

 

(一)以职教集团化办学推进“五方携手”“五业联动”

 

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是由三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依托天津百利机电控股集团,以京津冀知名大学、职业院校为支撑,以政府、企业、行业为平台构建而成;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也是在三地教育主管部门和模具协会的支持和指导下,由行业龙头企业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常务理事长单位,由模具及相关企业、三地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65个理事单位组成。

 

面向制造业的京津冀职业教育集团推进“政、行、企、校、研”五方携手,构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运行机制,探索制造业类“中高本硕”双向贯通“立交桥”,助力中国制造2025。集团联合了三地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组成产学联合体,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宗旨,整合教育资源,拓展三地职业教育合作手段,完善各地资源调整配置水平,形成整体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增强总体实力。

 

职教集团承担着八项任务:一是探索集团内“中高本硕博”双向贯通“立交桥”;二是推进“政、行、企、校、研”五方携手,建立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机制,探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本运作的新模式;三是构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与专业“五业联动”运行机制,联合开展招生、就业、顶岗实习、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生产、科研等工作;四是建立“专家库”,开辟人员互聘的绿色通道;五是充分发挥集团成员资源优势,搭建集团资源共享平台,用于招生、用工、科研、生产等信息的实时互通;建设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六是开展集团成员内部的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加快发展产业高层论坛,进行集团化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趋势和发展走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七是以集团名义,开展各类国际交流活动,与国(境)外职教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八是加强集团成员单位文化与学术交流,组织参观考察活动,推进技术与管理创新。

 

(二)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共同服务国家战略

 

面向支撑服务现代制造业的京津冀职教集团成立是职业教育积极主动作为,推动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服务中国制造2025、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好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瞄准高端制造业,着力为京津冀的模具制造、装备制造业等现代制造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探索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资源整合。以推进模具行业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为目标,将人才培养和集团成员单位共赢作为核心。集团广泛联合了本科、高职、中职各层次职业教育院校、培训机构、科研院所,联合了模具研发、模具制造、模具使用等相关行业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搭建了京津冀三地模具行业产学研结合、校企深度互融的平台;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在服务模具产业转型升级、模具产业链延伸方面,以模具生产为核心,聚集了模具加工设备、科技研发、模具生产使用等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发挥教育、科研等优质资源优势,形成环环紧扣、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格局。

 

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将三地政府机关、现代制造类企业、现代制造类相关行业协会、开设现代制造类专业的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五大职教集团行为主体纳入到一个运行体系中,是一个内部有着明确专业分工和结构互补的功能集合体,通过五大行为主体的分工与合作,实现1+1>2的社会功能。集团以“共研、共建、共享、共用、共赢”为准则,实行理事会常任制,力求通过组建京津冀职教集团,加强京津冀地区的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之间的多元化合作,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依托集团平台有效推进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与创新、就业共享平台建设,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转化链、就业链,促进集团各成员单位的共同进步,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三)制造类专业探索转型,主动适应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技术的协同发展,更多的是人才的协同发展。

 

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是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及材料成型与先进制造专业群加速成长的沃土,而模具专业及材料成型与先进制造专业群,也向行业企业提供更加贴切的人才支撑。行业龙头企业将发展理念、前沿技术、行业标准等与职业院校共享,职业院校汲取行业龙头企业的精华,利用整合的优质资源,用于专业人才培养;京津冀模具现代职教集团还同时具有面向模具产业区域型的特色和优势,围绕模具的制造、使用,模具专业人才不同层次的系统化培养,形成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在创新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校企共育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先行先试,使职教集团充满活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依靠京津冀协同发展趋势,将众多京津冀地区的现代制造业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聚集在一起,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建设,不断推动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升级,提升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对于区域经济的服务能力。

 

从行业发展的视角看,优化建设制造类专业要以服务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出发点,以适应产业变革为着力点。遵循“完善机制,优化环境;产教融合,系统培养;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高端引领,全面提升;注重创新,协调发展”的人才发展方针,借助京津冀职教集团这个平台,调动职教集团内部各方的积极性与资源,形成持续保障机制,全面增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活力与服务能力,提升职业院校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面对新形势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制造类专业转型,需要着力于:(1)调整制造类专业的服务定位,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纳入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中,提高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由为传统制造业服务转变为城市运行保障服务,为京津冀制造业协同发展服务;(2)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开展符合首都乃至京津冀三地区域经济发展定位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办学模式,京津冀院校之间进行合作办学,三地的院校共建专业、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3)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养模式多样化。由高中毕业生、三年制专业高职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多种模式;尝试招收初中毕业生,探索集团内“中高本硕”双向贯通“立交桥”培养模式,拓展生源渠道;(4)转变教学模式,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大力支持学生专业社团建设,形成一课堂、二课堂的联动机制,助力人才培养。

 

未来,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面临更多的任务和挑战,需要三地在共识的基础上,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抓住协同要义、突破协同瓶颈、创新协同路径。

 

2 脱贫攻坚、职教帮扶:职业教育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为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欠发展地区社会生产力、培育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缩小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差距。

 

(一)新时代开启职业教育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征程

 

天津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独具的优势,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脱贫攻坚为己任,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对口帮扶疆、藏、青、陇、云等地职业教育,携手连心,扶智共赢,精准设计帮扶方案,积极调动天津各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脱贫攻坚、职教帮扶”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模式。

 

1.推进“五业联动”,立足需求、服务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实事求是,立足于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发展需求,破解不同的发展难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因此,职业教育必须紧贴当地经济社会转型需求,紧跟改革创新发展步伐,紧扣民生服务改善脉搏,紧随城市品牌提升节奏,面向人人、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尽管不同区域差异明显,但职业教育在服务发展时,必须强调“支撑经济转型,服务支柱产业;支撑创新发展、服务中小企业;支撑民生改善,服务技能培训;支撑城市品牌,服务国内国际”的理念和模式,不断推进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专业相互联动、协同发展。

 

2.实现“五方携手”,持续培养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

 

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在于差异化共同发展,任何不切实际、理想化的趋同都不符合区域协调的要求。因此,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要在技术技能人才保障、人才转型、人才转移、人才升级方面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培养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的作用。

 

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研究机构“五方携手”是落实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功能的核心机制。通过这一有效机制,能更好地判断不同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及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状况,把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类型变化,实现职教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切实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切实激发职业教育集团和院校联盟的活力;切实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建立多方参与、双元主体、校企联动机制。从而使不同区域的职业教育培育出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的多样化人才。

 

3.构建“五共机制”,形成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新机制

 

区域协调发展要建新机制,也要求职业教育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构建自身的新机制。建立共研、共建、共用、共享、共赢的职业教育协同机制和交流平台是多年来经过证实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不同区域,如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等,各地推动、支撑职业教育发展的资源和基础各有特点、存在差异,甚至还各有优势。职业教育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就是要充分整合不同区域的需求和特色,如天津在建设“鲁班工坊”时,就将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的职业教育设备充分吸收纳入,实现了区域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共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共同发展。

 

(二)构建脱贫攻坚、职教帮扶的天津模式

 

我市全力实施“脱贫攻坚、职教帮扶”,走出“一中心、五层、五式、五授”的职教精准扶贫之路。

 

搭建优质平台、扶贫先扶教、扶教先扶师。2016年5月,教育部支持“国家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在天津建成启用。依托该中心,在实践探索中构建起“五层次”职教帮扶理念,即分析当地产业结构、谋划专业组群布局、制订专业建设方案、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出区域系统援建、品牌整体输出、专业结对共建、师资轮岗培训、学生定制培养等五种有效职教帮扶模式;针对需求,探索实施标准化教授、定制化传授、岗位化实授、转岗化选授、跟踪化精授等“五授”方式,不断激发中西部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

 

精准重效、助力帮扶地区能力提升。先后组织专家组五赴和田推进新疆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在发展规划、基础建设、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系统援建;与承德市政府签署《对口支援建设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协议,整体移植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中国特色、双元特点”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多所职业院校与中西部地区院校在联合招生、师资培训、专业建设、技能大赛、校企合作等方面开展结对帮扶;以“需求为导向”实施了超过万人次的中西部师资定制培训,宁夏37所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全覆盖;牵手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重点缺工企事业单位,创新“以招生促招工、稳就业”的学生定向培养模式,千余名中西部学生实现优质定向就业,目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300余名学生正在天津学习。

 

近日,教育部召开“京津冀对口帮扶青龙县、威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工作对接会”,天津市教委与两县达成深度合作意向;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青龙分院已经挂牌。

 

3 加强质量建设提升国家职教示范区服务力和贡献度

 

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兴则国兴,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天津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持续筑牢职教质量根基,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我市实施职业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打造精品课程。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天津市核心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天津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集结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实施了贴近岗位需求、对接现代工艺流程的职业院校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工程,持续建设优质课程,开发特色教材。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共打造了5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69门市级精品课程,形成了围绕工作岗位、现代工艺、技术升级、全新内容的现代课程体系。这一精品课程体系不仅扩大学生选择专业和课程的自主权,促进了职业院校专业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强化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实效性,有力地支撑了天津市优势支柱产业和滨海新区的发展。

 

我市携手行业企业,参照国际工艺流程,建立先进教学标准。当前,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正在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正在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些历史性变化,把“标准”问题提到了引领质量的新高度。为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和教学的质量标准对社会生产的契合度和引领作用,天津市实施了多种措施:一是大力支持职业院校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鼓励专业教学团队开展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和实验。二是努力弘扬我国职业教育文化优良传统,在消化、融合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组织多元研究力量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并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天津特色的专业设置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三是推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在继续完善全市原有50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依托和扩大原有131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试点班,再开发新的标准,将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等引入教学和实训,配合“走出去”的企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增强天津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实力。

 

当前,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着力构建一流现代职教体系,实现高标准领先发展被纳入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必将推进职业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将继续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不断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来源:天津日报

 

 

 

责编:三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