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 > 正文

山西夯实水利基础力促乡村振兴

时间:2018-05-31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1198 次

一股股清流进村入户,山区百姓喝上了干净、安全水;一条条沟渠纵横交错,县域小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一座座荒坡披上绿装,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鲜花绽彩,林茂草绿。5月下旬,记者穿行于芮城、平遥等地,处处都能感受到民生水利所带来的喜人变化。

 

新时代,新使命。乡村振兴,如何破解“水困局”,提供“水支撑”?今年我省水利工作会上提出,从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高效节水灌溉、水土流失治理、河湖管护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因水施策,着力夯实农村水利基础,为建设美丽乡村注入“源头活水”。

 

“缺水”是省情。如何让有限的水种出更多的粮?这成为我省兴水惠民的努力方向。在大力推进灌区建设的同时,积极促进农业节水转型升级。目前全省农田实灌面积突破2400万亩,实现农业人口人均一亩水浇地。按照“稳量增效、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思路,今年计划新增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芮城县曾经是靠着黄河却只能望水兴叹。随着大禹渡扬水工程的建设提升,目前灌区灌溉面积达50.84万亩,涉及8个乡镇92个行政村,受益人口26.8万人。“自从用上黄河水,浇一亩地的费用从100多元降到20多元。节水改造既省工省时省钱还保丰收。”西陌镇柏社村吕发娃乐呵呵地说。

 

作为全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我省不少地方恶劣的生态环境与贫困交织,互为因果。从“求生存”到“求生态”,我省水土流失治理持续发力、综合施策,2018年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25万亩。

 

行进在永和县芝河源头,仰望有梯田,斜坡有林草,谷底有良田,一派生机盎然,阵阵清风拂来,让人顿觉心旷神怡。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如今经综合治理,芝河源头小流域坡耕地亩均增收200元左右,年人均增收1250元;坝滩地亩均增收500元左右,年人均增收265元。今昔对比,村民们感慨:“水土不跑了,产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不少!”

 

以河长制促进人水和谐共生。中央部署河长制工作以来,我省高度重视,去年4月出台省级工作方案、12月底前建立了覆盖全省所有河湖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河长制工作格局。

 

谈起汾河这两年的变化,平遥县营里村农民李锦文用了一个成语——“翻天覆地”。“好多年没见过这么大的水了。现在汾河两岸的生态环境也好多了!”

 

省水利厅厅长常书铭表示,水是民生之本、农业之基、乡村之魂。发展民生水利,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为重点,构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人水和谐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

 

来源:山西日报

 

 

 

责编:三丰

相关资讯

  • 立冬:朔风渐起 养藏护阳

    城乡信息参考网:今年11月7日为立冬日。此时节,天色苍苍,流岚渺渺,朔风渐起,万物沉静,大自然去繁就简,抱朴守拙。作别秋的丰美,迎接冬的深沉,万物之“藏”,自此开始...[详细]

  • 《第二十条》热议的背后是检察院“高质效办案”

    城乡信息参考网:春节档热映的电影《第二十条》因为涉及正当防卫的尺度、校园霸凌的治理等社会热点话题,成为舆论焦点,也在农历新春后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得到了正式回应。...[详细]

  • 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提质增效

    城乡信息参考网: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特别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法治理念和依法解决纠纷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愈加凸显。同时,我国刑事犯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