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年终检查比较集中的时段,许多单位也迎来赶材料、填报表、写总结的“高峰期”。然而在一片忙碌之中,有的单位和工作人员却并没有将心思用在认真总结工作、写好材料方面,而是动起了“歪脑筋”,将其他单位的材料拿来“克隆”一下,换个单位名称、调整几个数据,就成为自己单位的年终迎检“成果”。
这种“克隆”材料的现象,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笔者近期参与对几家单位的检查,发现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材料“克隆”。有的单位的制度汇编成果,几乎全部照搬照抄,以致于机关单位印发的制度文件,出现了“公司总裁”“财务总监”“区委、区政府”等内容表述。令人匪夷所思,也哭笑不得。
材料“克隆”闹出的种种笑话,足以说明“克隆”材料者早已对这种行为习以为常,因而连基本的文字校核工作都懒得去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材料“克隆”歪风,已经到了必须下狠招、出重拳整治的地步。近日,中央强调要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表现纠”四风”,可谓抓住了当下作风建设的要害之处。
表面上看,材料“克隆”源于一些单位和工作人员对工作不抓落实、不想落实,平时工作做得不细不深,到了上级检查的时候,只好在文字材料上“东拼西凑”。而深层次的原因,则与工作任务下达、检查考核方式有着直接的关联。一些上级单位下达工作任务时,没有根据单位工作性质、行业特点合理体现差异,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得有的单位没有办法对应落实,只好拼凑一些材料应付过关。另一方面,在检查考核的方式上,有的过于机械教条,只图“照单抓药”。对照检查清单看有资料就行,却对资料内容不进行严格把关,更不到实地察看工作的成效,给“克隆”材料者留下了“操作空间”。
因此,要杜绝材料“克隆”歪风的蔓延,就必须改进检查考核方式。既合理设置考核指标、体现差异化要求;又要突出工作实绩,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更要强化结果运用,对检查中发现的材料”克隆”问题,必须落实教育警醒和惩戒措施,增强干部的敬畏意识。才能防范与杜绝材料“克隆”歪风,推动干部作风进一步严起来、实起来。
责编: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