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杭州2月28日电 (张帆)昨天上午,我国首个省级国贸改革试验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管委会在浙江省义乌市挂牌成立,随后举行的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及动员会议上,明确了试验区五年实施方案及2019年重点工作安排,标志着试验区建设全面展开。
义乌的国贸改革始于2011年。当年3月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试点”成为了我国首个经国务院批准、在县级市实施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此后,义乌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国际贸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突破,14项重要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改革为义乌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8年来,义乌外贸额增长了10倍,2018年全年,义乌实现进出口总额2560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2521.6亿元,同比增长9.4%;入境外商突破55万人次,再创新高;海关监管出口集装箱突破107.5万标箱,增长15.9%;“义新欧”班列运行320列,发运集装箱2.5万标箱,同比增长68.8%;电子商务成交额2368.3亿元,同比增长16.7%。邮政快递包裹业务量超29亿件,增长56%,位列全国第四。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也在不断变化,义乌的发展也需顺势而为。时下,义乌国贸改革试点又该走向何处?2018年12月27日,浙江省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方案》,推动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向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转变和深化,并明确设立试验区管委会作为省政府派出机构,赋予省级权限范围内改革开放最大自主权。今年1月4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框架方案》。2月8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管委会挂牌成立,这意味着经过7年多的改革试点,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升级。
升级为国贸综合改革试验区后,范围将从义乌市扩大至义乌市全域、金义都市新区(金东片)及多点(包括浙中公铁联运港、兰溪嘉宝国际物流园、东阳国际物流园、永康无水港等),总面积共 1283.77 平方公里。同时,试验区管委会将作为省政府派出机构,赋予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权限、省级权限范围内改革开放最大自主权。
根据《试验区框架方案》,试验区下一步将围绕“对标自贸区、干实试验区”,聚焦“一个核心、四大板块、五大创新、八大突破”推进。即围绕大众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这一核心,建设国际商贸城、保税港区、双江湖科教园区和都市新区合作建设区等四大重点板块,实施空间区域、管理体制和开发模式、规划布局、资源要素配置、政策等五大创新,重点推进创新发展进口出口转口、探索数字贸易发展、高端制造发展、跨境金融贸易发展、区域合作发展等八大领域的突破。
到2020年,试验区将全面完成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目标任务,力争外贸进出口额达到3000亿元左右,线上线下交易总额达到5000亿元左右,“义新欧”班列往返运行1000列以上,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进出口集装箱突破150万标箱,海铁联运集装箱超过10万标箱,具有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总额比2018年翻一番。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国际贸易机制,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基本建成现代化金义都市区。
从试点到试验区,既是对义乌改革的肯定,也是义乌改革再出发的号角。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说,推动义乌国贸改革试点向国贸改革试验区迈进,是对国贸改革试点的拓展和深化,对加快义乌转型发展、推动金义都市区一体化建设和打造开放强省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编:鲍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