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 > 正文

让古物照耀下的文字焕发别样色泽

时间:2019-08-14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875 次



祝勇在演讲




祝勇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故宫是一座通识艺术宝库,认识它,需要人们打通书画文史的界限,用一种多元视角加以审视,只有这样,才能领略故宫真正的神韵。而在我关于故宫的众多创作中,绘画始终是一条隐秘的主轴。绘画更加直观,而且其中潜藏着很多隐秘的符号和密码,我对破译它们有着浓厚的兴趣。《故宫的古物之美·绘画风雅》正诞生于这样的冲动。

 

写过《故宫的隐秘角落》之后,我隐隐地有了写故宫“古物”的冲动。

 

有一点是明确的:这注定是一次费力不讨好的努力,因为故宫收藏的古物,多达186万多件(套)。我曾开玩笑,一个人一天看5件,要全部看完,需要1000年。这实在是一件幸福的烦恼:一方面,这让故宫成为一座“高大全”的博物馆,故宫一家的收藏,已接近全国文物总量的一半,而且超过90%是珍贵文物,材美工良,是古代岁月里的“中国制造”;另一方面,这庞大的基数,又让展示成为一件困难的事,迄今为止,尽管故宫博物院已付出极大努力,文物展出率,也只有0.6%。也就是说,有超过99%的文物,仍难以被看到,虽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至于书写,更不能穷其万一——本书所写18篇,是186万的多少分之一呢?这让我感到无奈和无力。这正概括了写作的本质,即:在庞大的世界面前,写作是那么微不足道。

 

这让我们懂得了谦卑。我曾笑言,那些给自己挂牌大师的人,只要到故宫,在王羲之、李白、米芾、赵孟頫前面一站,就会底气顿失。朝菌不知晦朔,而蟪蛄不知春秋,这不只是庄子的提醒,也是宫殿的劝诫。六百年的宫殿、七千年的文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一个人走进去,就像一粒沙被吹进沙漠,立刻就不见了踪影。故宫让我们收敛起年轻时的狂妄,认真地注视和倾听。

 

故宫让我沉静——在这座宫殿里,我度过了生命中最沉实和安静的岁月,甚至听得见自己每分每秒的脉搏跳动;但另一方面,故宫又让我躁动,因为那些逝去的人与事,又都凝结在这宫殿的每一个细节里,挑动我表达的欲望——

 

我相信在它们面前,任何人都不能无动于衷。

 

我把这些物质称作“古物”,而不是叫作“文物”,正是为了强调它们的时间属性。

每一件物上,都收敛着历朝的风雨,凝聚着时间的力量。

 

物是无尽的。无穷的时间里,包含着无穷的物(可见的,消失的)。无穷的物里,又包含着无穷的思绪、情感、盛衰、哀荣。

 

面对如此磅礴的物质书写,其实也是面对无尽的时间书写。我们每个人,原本都是朝菌和蟪蛄。

 

当我写下每个字的时候,我知道自己陷入了不可救药的狂妄,仿佛自己真如王羲之《兰亭序》所说,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但我知道我不是写《碧城》诗的李义山,“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一个人面对岁月天地,像李敬泽说的,“是被遗弃在宇宙中唯一的人,他是宇航员,他的眼是3D的眼。”我只是现实世界一俗人,肉眼凡胎,蚍蜉撼树。我从宫殿深处走过,目光扫过那些古老精美的器物,我知道我的痕迹都将被岁月抹去,只有这宫殿、这“古物”会留下来。

 

我认真地写下每一个字,尽管这些文字是那么的粗疏——只要不粗俗就好。我知道自己的笔那么笨拙、无力,但至少,它充满诚意。

 

它是对我们古老文明的惊讶与慨叹,是一种由文化血统带来的由衷自豪。

 

    尽管这只是时间中的一堆泡沫,转瞬即逝,但我仍希求在“古物”的照耀下,这些文字会焕发出一种别样的色泽。(祝勇)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编:李丹   王浩

相关资讯

  • 新疆兵团第一师二团新井子镇纪委开展作风建设监督检查

    城乡信息参考网:为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严肃干部职工的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3月27日,新疆兵团第一师二团新井子镇纪委深入行政服务大厅、连队以“四不两直”方式对干部作风建设进行监督检查。 ...[详细]

  • 保护水资源 让生命之源不断流淌

    城乡信息参考网: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22日-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今年“世界水日”主题为“以水促和平”,“中国水周”活动主题“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详细]

  • 发挥红色文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动力作用

    城乡信息参考网:红色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结晶,在党的百余年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奋斗印记。红色文化充分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