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高德地图宣布已接入近40家出行平台,但强调高德地图的定位是交通出行技术基础设施,对出行业务没有盈利要求,也不会做线下运营。并入阿里体系后五年,高德地图在共享出行方面多次尝试,但大批量接入出行服务商还是第一次。
持股滴滴、投资哈啰出行、投资T3……而此次高德的高调出手,让阿里在出行领域又多了一张底牌。尽管滴滴仍然占据网约车领先身位,但阿里、腾讯、百度、美团都正从不同角度切入这一市场,从更大范围的出行格局看,链接互联网+服务商+传统车企,新一轮融合竞争已经开始。当然,对于高德地图来说,大批量接入网约车之后,如何把控线下服务质量、智能匹配用户需要,是考验,也是收获用户的关键。
接入近40家平台
高德地图在出行领域呼朋唤友。8月28日,高德地图宣布已接入近40家出行服务平台,包括一直有合作的滴滴、神州专车,还有新伙伴T3、享道等网约车平台及传统出行平台峡客行等。阿里合伙人、高德集团董事长俞永福表示,2019年高德地图的KPI是帮助传统出行数字化升级。
高德地图副总裁王桂馨进一步解释,针对T3这类互联网出行平台,高德地图提供基础定位导航等服务,它们在这个基础上做自己的C端产品;对于传统出行企业,高德地图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但这套解决方案是收费的。
具体来说,传统出行企业可以与交通SaaS服务系统约约出行合作。通过约约出行,出租车市场、交运企业、车辆主机厂等传统出行企业可实现数字化升级。“‘改造’完的传统出行企业也要接入高德地图”,王桂馨强调。
北京商报记者体验发现,高德地图在成都接入的出行服务商较多,车型覆盖快车、专车、商务和豪华车。用户通过高德地图的“打车”功能,可自行选择一个或多个网约车服务。高德地图方面在北京也落地了网约车聚合模式,不过,车型和服务商的丰富度尚不完善。
对此,高德地图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解释,北京市场上都是全国性网约车平台,成都等地区会有更多的区域性出行服务商。
聚合发展成趋势
实际上,高德地图推出网约车聚合服务已有两年,这也是多数地图App的标准动作。2017年7月,高德地图打造公共出行服务平台“高德易行”,接入滴滴、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摩拜单车等。
“一开始高德地图做网约车的聚合模式,只是一个简单的功能接入。因为地图是出行业务不可缺少的基础,当初滴滴、快的、曹操专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都是高德地图提供的,这就是高德地图推出网约车聚合模式的初衷”,王桂馨说。
正因为高德是地图基础服务商,采用聚合模式进入网约车,被认为会与出行平台产生竞争,对此,高德地图高管轮番“解惑”。
俞永福表示,无论是高德地图自身的发展战略需求,还是集团对高德地图的要求都不是盈利。高德地图也一定不会做线下出行运营。
阿里合伙人、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则认为,在阿里体系下,高德地图的定位是交通出行的技术基础设施。
王桂馨则并不避讳高德地图与滴滴的关系,“高德地图跟滴滴是合作和协作的关系,生态建设上面的捆绑,比大家想象的要紧密得多。出行行业足够大,没有太大的竞争冲突”。
2019年以来,多家出行平台上线聚合模式,包括美团打车、滴滴出行等。
无论主动推进还是被动选择,聚合趋势不可逆转。艾媒咨询分析师刘杰豪认为,用户和流量是高德地图的最大优势,但在司乘两端的用户习惯养成和转化上,相较于滴滴等处于劣势。顺风车遭遇挫折后,滴滴也在通过聚合模式补充运力,带来服务和安全管理方面的新挑战。
高德地图也面临同样问题:如何把控服务质量、怎么做到智能匹配?王桂馨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高德地图对平台和司机的合规性有要求,对服务质量也有一套标准,对服务达不到标准的平台,高德地图会下线它的服务。用户自己选择网约车平台,高德地图会根据用户的位置、车辆位置、用户的喜好推荐相应的服务。
出行闭环基础
站在阿里的角度,出行一直是其战略方向,可以和各类业务做组合。就在前一天,高德地图在最新版首页上线了小程序入口,底层服务由支付宝承接。与此相关,支付宝也在首页为高德地图提供了入口。此外,高德地图还是哈啰和ofo的地图服务商,而哈啰和ofo在资本层面与阿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德地图力推出行服务的背后,藏着阿里的野心”,比达分析师李锦清表示。阿里曾以投资的形式入局网约车、共享单车,并通过小程序等形式进入公共交通领域,还推出了车联网等系统服务连接了传统车企。
“虽然地图类的平台更偏向工具,商业变现能力较弱。但是对阿里而言,更在乎高德地图提供的基础服务,这是形成出行闭环的必要条件。”李锦清说。
从互联网顶层竞争格局看,阿里、腾讯对出行板块偏爱有加,布局广度不分伯仲,并且在网约车、共享汽车、区域出行方面有竞争也有合作。在刘杰豪看来,“腾讯更偏向于早期资本,同时匹配微信、支付、云计算等资源推进相关项目的发展;阿里则偏向于中期通过资本介入,在业务参与程度上更加深入,在企业管控上比腾讯强势”。
刘杰豪坦言,出行不再只是网约车,目前来看,还难以断定哪类企业更具市场领军者的实力。滴滴领跑现有模式的网约车市场,但随着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出行)、车联网等概念的演进和交融,智慧交通是一个更宏大的格局,这些技术的加速落地和商业化,都会为出行市场带来变革式的洗牌。
来源:北京商报
责编:陈辉 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