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宁夏 > 正文

塑造城乡空间特色,建设江苏美好人居

时间:2019-09-16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1076 次



长江横穿东西、运河纵贯南北,两条中国最重要的水运航道在江苏交汇。

 

城乡特色空间塑造的出发点源自对风貌趋同问题的关注。“千城一面”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在我们乘坐飞机、火车的旅途中,映入眼帘的景象越来越没有一种家园的感觉。城市的可识别性越来越差,而问题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时代,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日益密切。城市之间知识经验地不断流动和相互学习使同质化演变成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中国所特有的。

 

其次,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日益工业化、建筑师工作在全球的自由流动、文化审美时尚在全球的快速传播等因素也是导致城市空间特色消逝的重要原因。过去的城乡建设处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环境下,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人们倾向于就地取材,雇佣本地工匠参与建设,并因此形成各自不同的城镇特色。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文化趋同、差异减少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针对全球性的特色危机,各个国家都在开展积极的行动。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着重对城乡景观保护与风貌彰显、生态文化网络的构建与串联、特色产业和特色景观的联动三个方向进行了探索。

 

中国也在开展类似的工作。2013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2015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留住城市特色基因、提倡城市设计”,城市特色风貌塑造逐渐成为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关注的热点。因此,以城市建设和自然文化特色作为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江苏正在率先开展各项相关工作。江苏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将城市工作作为重要议题,提出“致力打造发展充满活力、环境美丽宜居、文化富有特色、社会和谐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多年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住建厅的领导下,江苏省在城乡空间特色塑造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江苏素有“鱼米之乡”美誉。

 

江苏省城乡特色发展的优势

 

江苏城乡特色发展有三个优势,分别是多样的自然环境、灿烂的历史文化以及丰富的特色资源。

 

1、多样的自然环境

 

江苏跟周边的福建、山东、浙江、安徽等省份相比,江苏农田数量多、分布广。江苏平均海拔在20米以下,“平原沃土”是其非常显著的地理特征。自古以来,江南就有“天下粮仓”的美誉。另一方面,江苏也被称为“鱼米之乡”。江苏境内水网密集、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17%。江苏也有少量的丘陵地貌,虽然山体海拔不高,却往往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钟灵毓秀之美,例如苏州的虎丘山、南京的牛首山等。

 

江苏季节分明,也因此形成了一年四季不同的特色景观;动物多样,境内有丹顶鹤、麋鹿、白鳍豚等珍稀野生动物分布;植被丰富,春夏秋冬各有兼具观赏性和经济性的不同植物。

 

在五个单位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中,我们提炼出江苏地域空间的七种特色风貌,分别是太湖水网平原:锦绣江南鱼米乡;宁镇扬丘陵岗地:山体绵延、山水相融;长江冲积平原:孤山平原、河川纵横;苏北滨海平原:滩涂湿地生生不息;里下河低洼平原:“锅底洼”湖荡水乡;淮宿黄泛平原:黄河故道蜿蜒于沃野之上;徐海丘陵平原:丘陵与平原交织分布。

 

2、灿烂的历史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往今来,江苏养育了众多知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文人墨客,并因此形成了丰富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江苏是中国历史文化遗存保存最多的地区之一,很多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江苏在地域上有苏南、苏北之分,由于气候条件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呈现出南秀北雄的特点。苏南的吴文化区,具有温婉清丽、秀美灵动的文化特征;苏北地区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形成以徐州、宿迁为核心的楚汉文化区,具有雄浑质朴的文化特征,与苏南文化迥异其趣。

 

江苏也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长江横穿东西、运河纵贯南北,两条中国最重要的水运航道在江苏交汇,使其成为中国南方与北方文化、地域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汇聚、交融的地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时候,我们对江苏文化进行了提炼分区,并最终形成五个文化圈,即苏锡常环太湖文化圈:秀美灵动江南韵;宁镇沿江文化圈:江山锦绣帝王州;苏中运河文化圈:繁华古朴淮扬城;苏鲁黄河文化圈:汉韵楚风两汉地;沿海文化圈:多元包容江海风。

 

3、丰富的特色资源

 

丰富的特色资源是今天和未来我们发展江苏、创造江苏、弘扬江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禀赋。江苏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最多的特色城镇聚落和特色乡村聚落、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1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江苏的自然地景也相当丰富,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1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与45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与3个省级地质公园、205A级景区与1734A级景区。江苏的人文资源也相当雄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人名著、特色美食等不胜枚举,园艺、手工艺、饮食等传统经典产业延续至今。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空间环境载体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江苏城乡资源的区域特色,奠定了江苏特色发展的坚实基础。

 

 


 江苏太湖风光。

 

省委省政府关于空间特色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城乡特色风貌发展问题,相关领导提出“积极谋划省域发展新空间、区域发展新思路,突出特色化发展导向”。

 

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标杆,作为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产品有效供给,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苏南地区城市发展,更加注重自然保护和历史传承,更加注重地下空间开发,推动特色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发展”;“苏中地区要重融合、创特色,深入推进陆海统筹、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发展,加快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核心区”;“苏北地区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禀赋,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打通彼此间的‘关节’与‘经脉’”。

 

2016722日省委书记李强在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上指出:“江苏历史悠长、底蕴深厚,吴韵汉风、南秀北雄,城市规划要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更加注重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塑造城市文化符号,传承城市文化记忆,提升城市文化空间,使城市真正成为文化容器,成为人民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201687日,李强在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强调:“特色就是名片,就是影响力,就是竞争力。我们要特别用心,持续用功,不断培育和打造自身的特色。”

 

国务院批复的《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中也明确提出“紧凑城镇、开敞区域”的空间战略,同时要求“城镇沿江、沿海、沿东陇海城镇轴集聚,保护区域生态开敞空间”,旨在通过大疏大密的城镇布局,引导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城乡空间格局。

 

 


平原沃土是江苏重要的特点,江南自古就有“天下粮仓”的美誉。

 

江苏省在特色发展方面持续开展的工作

 

近年来,江苏省住建厅遵循资源本底和文化底蕴,持续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发展方面的工作。

 

首先,特色发展基础研究先行。江苏省住建厅先后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系列专题研究。出版的《江苏城镇发展历史演进研究》《江苏建筑文化特征研究》《江苏风景园林艺术特色研究》等作品系统梳理了江苏城市、建筑、园林的历史文脉和文化特色。

 

其次,推进形成特色发展的共识。联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举办江苏城乡空间品质提升论坛,达成和发布《城市化转型期江苏城乡空间品质提升和文化追求——2011江苏共识》。建立江苏设计大师评选制度,由省政府命名表彰。开展江苏首批高品质城市空间、精品建筑、经典园林示范工程评选,通过领军人才、示范项目的双向引领,促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水平的提高,推动高品质城市空间、精品建筑、经典园林的全省实践。

 

江苏已经先后举办了九届园艺博览会,今年定在扬州仪征,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开展中。江苏也开展了三届建筑创意设计大赛,通过电视台和媒介广泛宣传,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踊跃参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在区域空间特色方面,江苏编制了环太湖、沿大运河等区域空间特色规划;编制了13个设区市的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编制小城镇特色规划,立足于全省各地小城镇差异,从城镇空间格局、地域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分类指引。我认为,特色危机是因为城市的差异性和地方性特征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相比城市小城镇更接地气,因此城市要有特色首先小城镇更要有特色。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江苏也做了很多努力,“十二五” 期间完成了大量的村庄环境美化和整治提升工作。2012年,江苏省住建厅组织省内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对全省各市的村落进行了大面积的深度调研和解读,旨在反映和展示江苏农村的现状特征,厘清乡村发展和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而提出江苏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提升的策略。


 


 江苏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图为位于宿迁的项王故里。

 

江苏省在特色发展方面持续开展的工作

 

近期,江苏省住建厅编制完成了《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该规划遵循两个基本思路,即“两个整合、一个体系”。“两个整合”指“整合省域特色资源和整合已有特色相关规划”,“一个体系”指“建立省域城乡空间特色体系”。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划定省域特色风貌分区,实施面上引导

 

基于江苏自然的多样性、文化的丰富性,结合未来城镇化推进的空间差别化要求,兼顾传统文化根基和未来发展,规划将江苏城乡空间特色按照8个不同的风貌分区进行塑造引导。

 

2、构建城乡空间特色体系,加强重点管控

 

城乡发展往往关注物质建设,而对文化底蕴和自然系统有所忽略。规划通过“812片”的省域空间特色体系,打破各个城市的市域界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

 

3、城市空间特色塑造与风貌彰显

 

江苏省13个设区市均编制完成了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旨在更好的展现江苏城市的自然环境之美、景观特色之美、文化交融之美与和乐宜居之美。

 

4、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借助全省已经开展的村庄环境整治、城乡统筹发展、特色小镇塑造和美丽乡村建设等行动基础,在保护镇村和山水林田湖相依格局、保持与自然相容的和谐尺度前提下,推动镇村的差别化、特色化发展。通过传承历史文化、塑造特色空间、强化镇村联动等具体措施,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发展活力的美丽镇村。

 

5、当代城乡魅力特色区培育

 

打破传统的城乡边界和行政管理边界,联动塑造魅力特色区。选取空间连续完整的地域,包含特色城镇、传统村落、美丽宜居村庄、特色山水、特色农业景观等,整合风景名胜、历史文化、特色旅游等综合要素资源,通过精心规划设计、精致建设实施、精细管理维护形成综合展示美丽城乡大地景观、文化特色、宜居环境和绿色发展的地区。通过整合山水、地景、田园、文化、产业、建筑、人居等综合要素,通过“自上而下”示范引导和“自下而上”培育塑造,引导塑造48个展现诗情画意人居环境的当代城乡魅力特色区。

 

在未来的发展建设工作中,我们需要保护自然山水,推进生态修复,传承地域文化,体现城乡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通过促进省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同发展,实现江苏城乡建设的“内外兼修”,并最终实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的目标,将江苏省高水平建成诗意美好人居环境。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责编:李丹    王丽

相关资讯

  •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大力开展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

    城乡信息参考网:8月29日上午,新学期到来之际,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24年高中初中小学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班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楼多媒体教室举行,这次培训班由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教育局主办、河池学院教师培训......[详细]

  • 迎春灯展闹元宵 传统文化润人心

    城乡信息参考网:2月24日,二团组织开展妙趣横生的“迎春灯展闹元宵 传统文化润人心”活动,干部职工乐享节日的欢乐,在家门口欢欢喜喜闹元宵。 ...[详细]

  • 南繁热土迈向升级版

    城乡信息参考网:南繁是我国农业科研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作物新品种的70%以上经历了南繁“洗礼”,一批批优良品种经南繁淬炼走向各地。每年的9月份至次年5月份,在海南南端,农业科技人员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