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塑造人物形象,需要沉潜到生活深处

时间:2021-06-16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1068 次

作者:程旸 单位: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

 

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指出:着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人物是小说的原动力在现实主义文学看来,典型人物是小说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典型人物灵魂的深度,不仅表现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尺度上,而且还表现在从典型人物灵魂里所折射出的作家人格的真诚里。更重要的是,典型人物与特定时代环境有唇齿相依的关系,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所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是一个整体性命题。放在新时期文学的视野里,这些观点构成反思性的回旋。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成功塑造了孙少平、孙少安等形象。图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剧照。资料图片

 

成功塑造了一个好的人物形象,是对作家很高的评价

 

新时期初期,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塑造的人物形象,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如王蒙《夜的眼》里的陈杲、张贤亮《绿化树》里的章永磷、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里的女记者、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里的陈信等。当然,最打动人心的还是路遥笔下的高加林,以及后来他在《平凡的世界》里成功塑造的孙少平、孙少安等形象。1985年文学转折之后,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地位一路走低,然而莫言《红高粱》里塑造的我爷爷”“我奶奶的形象,依然光彩照人。1985年文学转折,对应着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历史潮流,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逐步退场,20世纪西方现代派小说成为新宠,它对当代小说的转型发生了深刻影响。受《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路上》等小说放弃人物塑造观念的影响,一些作家倾向于描写人物的荒诞与变形,人物几乎没有历史和过去,甚至于每一个人物都是主人公因而没有一个专门的主人公。这种风气一直延续至今,很难说得到有效的扭转。

 

20世纪90年代后,尤其是新世纪文学以来,我们的小说作品中鲜见有光彩的人物形象。20164月,著名作家陈忠实逝世后,舆论评价他成功地塑造了白嘉轩的人物形象。对一个作家来说,这个评价是至高无上的。然而,如果将此作为反思九十年代文学、新世纪文学的一个参照,究竟有多少作家成功地塑造了某某人物形象呢?这个事例给当代文学创作敲响了警钟。在新语境下重提塑造人物的话题,已变得刻不容缓。

 

一段时间以来,有点邪恶的主人公形象在小说作品中越来越多。有些作者热衷文学作品的人性恶,竟然发展到毫无禁忌的地步。这些作品过分渲染平民生活的不幸,偏重编造离奇情节,以戾气过重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虽然短时间内能获得猎奇效果,长此以往,则会失去更多的读者。还有一些作者,以描写日常生活见长。但打开作品,无非是庸庸碌碌的生活图景:早晨起来,在想这一天的日子怎么打发;或是与某人在咖啡馆见面,或独自去博物馆消磨时光。如此种种,主人公皆成为日复一日的小人物。他们的典型性,他们与之发生心灵对话的社会条件,在这样近乎无奈的叙事中,已不复存在。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没有历史感,实际也没有真正的现实感。现在有一个说法,社会大众在远离文学。其实更确切地说,是文学正在远离社会大众。

 

让文学人物接上生活的地气、洋溢时代的朝气

 

近年有一批青年作家重拾写实主义这门传统技艺,以平实的笔法、素朴的语调、感同身受的情怀,讲述普通人的生存处境。不过,相较于新时期初期作品人物形象高度概括性、典型性的特征,大多青年作家仍然过度拘泥于日常生活叙述。人物命运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些还触及现实的某些本质方面。但总体上,依然缺少一种更能揭示人类普遍处境的大悲欢和大醒悟。回望王蒙《夜的眼》里的陈杲,那个在时代即将出现大转折之际,夜访北京的小人物。北京街上的羊肉串,勾起了他难以忘却的历史记忆;然而刚刚出现的现代生活气息,也在暗示他的离去,原来牵扯的却是无法用语言来叙述的过去生活的风浪。与其说他迷离于街头,不如说他实际上迷离于劈头盖脸涌来的新生活,这是一个更为惊人的事实。

 

作家永远都不能放弃揭示生活深度的职责,他对人生的犀利观察与揭露,他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别能力,在今天仍然同样重要。举例来说,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滚滚而来的商业化浪潮,陈忠实却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在西安附近的长安、蓝田等地查阅地方志,在夜深人静时刻思索历史之谜、时代之谜。这种严肃面对历史和生活的创作态度,在今天依然是值得提倡的。他想知道的是:春草夏风秋雨冬雪里的原坡和河川,在我早已司空见惯到毫不在意,现在在我眼里顿然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乃至陌生起来神秘起来。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旋在我的心里,且不说太远,在我之前的两代或三代人,在这个原上以怎样的社会秩序生活着?他们和他们的子孙经历过怎样的生活变化中的喜悦和灾难?与其他作家不同,陈忠实按照一个作家的独特理解,去重建他心目中的历史生活。于是,在他笔下便涌现出了白嘉轩、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某种意义上,与其说作家在刻画他的人物,不如说他是在重建自己精神世界的基础上,来想象性地刻画这些人物的。

 

不能用今昔之变,将文学的历史分为两块,简单地认为过去的生活不能重返。今天人物塑造的低谷,恰恰可能是由于人为隔断了与过去历史的联系,没有将丰富的文学遗产作为一面反省创作的镜子来看待。

 

针对当代青年作家创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当前文学人物普遍存在的扁平化、平庸化现象,重提小说还是要塑造人物形象这个老生常谈的观点有特定的现实意义。塑造好的人物形象,还是要沉潜到生活深处,探寻现实人物身上蕴含的先进性与时代性,再通过艺术构思与审美锻造,让文学人物接上生活的地气、洋溢时代的朝气。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

  • “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教育人生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弘扬教育家精神,我们特邀知名作家,《晏阳初》一书......[详细]

  • 潘嘉芳: 天平上的奋斗者

    城乡信息参考网:“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人人心中温暖的灯塔。”30多年来,潘嘉芳主办案件5000多件、参与审理1万多件民事案件,无一冤假错案,群众心悦诚服服判息诉。...[详细]

  • 公益路上“追梦人”初心坚守责任担当“志愿红”

    城乡信息参考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从事各行各业,像星星之火,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又和我们不一样,当需要他们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将他们凝聚在一起,点点星火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