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镇化率持续上升,人们在城市中享受都市化生活的同时也被有限的城市空间挤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对少人对农村闲适生活的向往。数据显示,2021年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接近40亿人次,乡村旅游持续创收,全国各地乡村旅游产业出现井喷式发展。
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乡村旅游一片红海的背后,早已显现波澜。各地的乡村旅游面临同质化竞争,长假期门可罗雀,日常几乎无人问津。乡村旅游之所以半路夭折并非无迹可寻,究其原因,一是村庄旅游项目缺少体验式和互动式消费,走马观花的浏览难以打动人心,二是因为游客猎奇心理与打卡思维,决定了他们很少成为“回头客”。
因此,乡村旅游不只是要眺望“远处”,“近处”才是关键。要知道,大多数村庄观赏性并不强,诗画田园更不是所有村庄都能达到的效果,想要让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就要最大化发挥城乡融合的力量,发掘村庄相对优势吸引附近城市人群长期互动。昆明市雁塔村临近当地市区,被确定为昆明市——中国农业大学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示范点,探索城乡融合下的乡村振兴发展。雁塔村充分发挥村庄优势,因势因地将曲折的羊肠小巷改造成“花巷”;推出“亲子自然体验营”,让孩子们以田野为课本,学习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开放花巷雁塔“专线公交”,吸引当地城市游客长短假期来游。同时,该村充分挖掘村庄历史、风俗,开发文创产品、特色菜系、特色文艺活动,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游客粘性。国庆期间该村旅游人次达到4000+,游客构成主要是当地市民,其中不乏多次前来的游客。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并不能将农村和城市割裂开来,让农村成为一座孤岛,而是要充分借助城乡融合发展的力量,让农村补足城市缺乏的功能。
基于此,首先,乡村旅游发展应注重挖掘本土文化,成为区域传统风俗的保留地。城市人群来自各处,流动性强,很难保留家乡传统风俗,而乡村的人员相对固定,亲朋好友往来较多,集体性强,传统风俗更易留存。因此,充分发掘乡村本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传统风俗在农村传续,让身在城市的人能在闲暇时间体会到家乡风情。
其次,乡村旅游发展,应利用生态优势。虽然南北乡村的自然环境有所差异,但是,不可争议的是,乡村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开发自然资源,创造生态涵养、健康养生等复合型价值,满足城市群众贴近自然的需求,开展农耕体验,老人康养,文娱活动,短期农家乐等。
最后,乡村旅游发展,应加强互动服务。城市节奏快,邻里交流少,很多城市市民缺乏群体生活,相对来说,因为农村的差序格局使得村民之间的交流性更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该添加互动服务,如农村篝火晚会、广场舞、吃农家饭等,让城市人群体会到稀缺的群体感,从而吸引他们将农村作为放松身心的常驻地。
城乡融合是我国乡村发展的大趋势,任何力量都不能逆趋势而行。我们要借趋势之力,乘着这股东风,让城市带动乡村,乡村补足城市,协同发展,创造城市与乡村共同的美好未来。
责编:王浩 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