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 正文

全国首例猥亵儿童教师被终身禁业 这个警钟得重敲!

时间:2022-11-19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1659 次

【央广网评】全国首例猥亵儿童教师被终身禁业 这个警钟得重敲!

 

    1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对一起猥亵儿童案一审依法开庭并当庭宣判,被告人王某某因犯猥亵儿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同时被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该案也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以来全国首例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教职人员依法宣告终身禁止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工作的刑事案件。

 

     该案的宣判对于搭建未成年人保护的“隔离带”和“防火墙”,在整个社会层面起到了警示和监督教育作用,是净化校园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力行动。

 

    织牢全社会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治网,绝不容任何人侥幸以身试法。要保护好未成年人,必须先从最容易接触未成年人的家庭和学校做起,先要上好法治课、关好“法治防护门”。近年来,从《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再到《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禁涉性侵教职人员从业”的制度之网正在不断织紧织密,以将涉性侵教职人员及时剔除出教育行业。同时,全国多地已实施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

 

     徒法不足以自行。多地已对涉性侵教职人员“终身禁业”动真格。就在全国首例猥亵儿童教师被判终身禁业当天,开封一名校车司机、连云港一培训机构教师也被判终身禁止从业。这一连串案件的判决结果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严惩和震慑,也在社会层面敲响了师德警钟、法治警钟。

 

      这警钟敲得好,且必须重敲!此外,我们还要持续完善相关信息的登记、报告、查询、核查制度,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在全社会合力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立体屏障。让“大灰狼”永无“重操旧业”的“后门”,让未成年人更健康茁壮成长。(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胡辉)


来源:央广网


责编:王惠     李辉

相关资讯

  • 法治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在《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中强调,“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详细]

  • “人工智能”成两会热词,代表委员热议安全治理

    城乡信息参考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在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产生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高度关注人工智能相关议题,......[详细]

  • 网络反不正当竞争将迎执法专项行动

    城乡信息参考网:今年,将开展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重点依法打击虚假宣传、流量劫持、商业诋毁等违法违规行为,深化网络平台收费治理,营造良好网络竞争生态。深入开展整治涉企乱收费专项行动。依法加强重......[详细]